這鑽床,一個小夥計就能操作,鑽出來的槍管整整齊齊,一個人比以往10個人幹得還快。”
徐光啟感慨道:“改之一直跟我說,未來的工業,是機器大生產,我現在才開始明白一點了。若是匠人手工做的事情,都能用機器來實現。你想想,一台機器能夠頂得上10個最頂尖的工匠,那咱們造東西的速度得多快啊。”
“那就拜托徐主事了,多替俺們這些工匠發明點好機器出來。”郝青由衷地說道。
討論完機加工的事情,接著眾人又開始商量炸藥生產、鋼材冶煉等方麵的問題。
羅餘慶分管的炸藥廠如今已經研製出了幾種不同的炸藥產品,包括槍炮裏使用的發射藥。使用以黃色炸藥為原料的發射藥,燧發槍和小型火炮的射程提高了好幾倍,威力也比過去更猛了。
隨著一套“缸塔法”生產設備的投產,硫酸的產量比過去增加了數十倍,這使得炸藥的產量也同步提到了提高。所謂“缸塔法”,其實就是把現代硫酸工業中價格昂貴的鉛室,用傳統的水缸來代替,水缸之間用陶管連接,缸缸相連,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硫酸提取裝置。
最早發明這種方法的,是後世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工業部的那些天才專家們,他們在河北唐縣的大岸溝村用這種方法建立起了八路軍的軍火工廠,生產出硝化甘油、雷汞、雷管、單基和無基無煙炸藥等物資。蘇昊曾經參觀過這家工廠的舊址,回到明朝之後,他便因陋就簡地把這套設備複製出來了。當然,製造和調試的過程,都是由郝青這樣的優秀匠人來完成的。
鋼材冶煉的情況也與此類似。在工業園裏,建起了幾座高爐,能夠冶煉生鐵和鋼材。蘇昊從脫硫、滲碳、添加其他礦物等角度提出了改良鋼鐵產品的建議,鐵匠們經過反複試驗,最終確定了十幾種不同的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鋼鐵產品明顯優於傳統產品。這些鋼材和生鐵除了用於蘇氏工業園自己的鐵器生產之外,還能夠有些外銷。蘇氏鋼、蘇氏鐵等在市場上都隱隱有些知名品牌的效應了。
蘇氏工業園的技術進步,是建立在不惜工本進行投入的基礎上的。蘇昊把基本的研製思路告訴徐光啟等人,然後便讓他們反複地進行實驗,哪怕為這些實驗而花費數以千兩計算的銀子。有時候,徐光啟、羅餘慶等人自己都覺得花掉的錢太多,看不到實效,從而猶豫著是否還要繼續研究下去。但遠在淮安的蘇昊通過信件指示陸秀兒,要堅持不懈地對這些研究撥款,直到設想中的產品被研製出來為止。
商人董天章、楊來禎、熊汲等人不斷地把蘇氏工業園生產的奢侈品銷售出去,為蘇昊掙回了大量的資金,這才使得蘇昊能夠維持在科技上的投入。目前,前期的投入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已經開始為蘇氏工業園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了蘇昊所設想的科研與生產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這些槍,三分之一給兵部,三分之二給咱們勘輿營,這就是說,勘輿營要用1000支槍,還有40尊小炮,那蘇大人得管多少兵將啊?”郝青八卦之心驟起,開始向其他人打聽道。
徐光啟道:“兵部已經下了公文,改之已經被提升為守備了,轄2700人。從改之要這些火器來看,勘輿營日後定然是以火器為主的一支隊伍。裝備如此多精良火器的隊伍,除了幾個京營之外,整個大明也不多見啊。”
“依我看,聖上是對改之寄予厚望啊。子先兄,咱們跟著改之,還真是沒走錯啊。”羅餘慶憨笑著說道。
徐光啟道:“自從我在樵舍驛與改之促膝長談一夜之後,我就知道改之絕非常人,日後定然是前途無量的。不過,最吸引我的,還不是他的前程如何,而是他肚子裏這些學問啊。可惜,他公務甚多,沒時間把這些學問傾囊傳授於我等。我隻是窺其一點皮毛,就已經覺得受益良多了,若是能夠學得更多一些,那該是何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