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節(1 / 3)

,明軍一般都是先放一輪火銃。然後就要趕緊把火銃扔掉,拿出刀矛等冷兵器來應戰。如今,雙方是在狹窄的城牆上對壘,還真不知道是對方的火銃速度快,還是自己手裏的刀劍速度快呢。

“放!”

隨著熊民仰的一聲令下,前排士兵手裏的燧發槍打響了。隻聽一陣轟響過後。衝在最前麵的一排叛軍腳步嘎然而止,每個人胸`前都綻開了幾個大洞,鮮血如泉水般噴湧出來。

“第二排,放!”

熊民仰手裏的紅旗又是一揮,站在第二排的士兵扣動了扳機,又一批叛軍仰麵朝天向後栽倒。把跟在他們後麵的其他叛軍士兵也給撞得站立不穩,幾欲摔倒。

“不好,明軍的火銃厲害,快撤!”賽罕是跟在後麵指揮的,勘輿營的兩排齊射沒有打中他,但也把他的魂給嚇掉了。他發現,眼前這支隊伍手裏的火銃顯然與自己熟悉的不同。這些火銃不僅開火快,而且威力也比尋常的火銃大出許多。明軍隊伍中傳統的火銃是用黑火藥擊發,力量不足,難以穿透盔甲。但勘輿營使用的燧發槍經過幾輪改造,目前使用的擊發藥是蘇氏工廠出產的黃色火藥,力量大了好幾倍,出膛的槍彈足以擊穿普通的鐵甲。

“轟!”

“轟轟!”

勘輿營的士兵們機械地按照以往的訓練,一排一排地輪流射擊,開過槍的士兵迅速地擦拭槍膛,重新裝入紙殼子彈。準備著下一輪的射擊。剛上戰場時的緊張感已經消失了,士兵們腦子裏隻剩下了平時訓練的技巧,他們有節奏地扣動著扳機,似乎麵前隻是一組胸靶一樣。

這種三段式的射擊法,並非源於蘇昊的思想。而是早在明初就已經發明出來了。相傳大將沐英在平定西南的時候,有感於火銃射速太慢,無法遏製敵軍,因此發明了每三人一組、交替射擊的戰術,使火銃的發射速度相當於提高到原來的三倍。不過,在使用火繩槍的情況下,由於射程近、點火時間長,即便是有三倍的射速,也難以阻擋騎兵的突擊,這也是大明雖有火器而仍然屢敗於蒙古騎兵的原因。

勘輿營的燧發槍采用紙殼子彈以及燧石擊發,全麵提高了擊發速度,再加上三段式射擊法,火力幾乎是源源不絕,賽罕指揮的叛軍根本就無法衝到他們的麵前。

“快跑啊,明軍的火銃太厲害了!”

看著同伴一排排地倒在對手的槍口下,叛軍的勇氣一下子就泄光了,紛紛哭著喊著往回跑,想順著雲梯逃下城去。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踩著雲梯向下跑遠比向上跑要難得多,這些人沒跑兩步就站不住了,大頭朝下地摔了下去。有些人運氣好,摔在同伴的屍首之上,還不至於摔成啥樣。也有運氣差的,掉下去的地方正好有散落的兵器,直接就在身上紮出若幹窟窿眼來。

看到敵軍潰敗,熊民仰手裏的紅旗在空中劃了個圈,士兵們散開隊列,十幾個人一組,分頭奔向各處城牆垛口。遇到來不及逃跑的叛軍,勘輿營士兵不等他們靠近,抬槍就打,一個照麵就把對方打倒在地。

不一會的工夫,城頭上就已經看不到活著的叛軍了,勘輿營士兵們占領了垛口,把燧發槍從箭眼伸出去,對著城牆下逃命的叛軍士兵不停地開火。叛軍士兵聽著耳邊彈丸飛過時的呼嘯聲,全都嚇破了膽,放足狂奔,隻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好了,停止射擊!”蘇昊看著城下的叛軍已經逃出百十步遠,趕緊向熊民仰發出命令。

“蘇將軍,為什麼不繼續打了?”熊民仰喝停自己的手下,詫異地向蘇昊問道。蘇氏燧發槍的射程可到300步以外,如果繼續射擊,怎麼也能多打死一些正在逃命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