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節(1 / 1)

這些造船工藝,蘇昊心裏還真是沒底。

從蔡國柱的講述來看,匠戶們並沒有因為船廠的蕭條而放棄對技術的傳承。他們就像是一群苦行僧一樣,在最艱苦的條件下,堅守著一塊淨土,讓祖先的手藝一代一代保留下去,薪盡火傳。

“客官。如果小人沒猜錯的話,你們是想來找人造船的吧?”蔡國柱講完船廠的故事,收起了剛才那副自信的神情,怯怯地對蘇昊和李贄問道。

蘇昊反問道:“你怎麼看出來的?”

蔡國柱道:“你們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能夠花半天工夫坐在小人這攤子上聽小人講古,分明就是對我們船廠感興趣嘛。我們這船廠一不產金、二不產銀,二位如果不是想造船。能來我們船廠幹什麼?”

蘇昊笑道:“那麼請問蔡二哥,平素來找船廠造船的人多嗎?”

蔡國柱道:“客官這話就問得外行了,我們這是官辦船廠,私人的船,我們是不接的。那些客商都是自己找個小船廠,然後從我們船廠聘工匠去造船。我不是說了嗎。要論手藝,我們船廠的匠戶那是天字第一號的。”

李贄插話道:“蔡小哥,你們的匠戶出去幹私活,提舉不管嗎?”

李贄說的提舉,是船廠的最高長官。由於龍江寶船廠的重要地位。在明朝初年,朝廷就在這裏設了一個提舉司。派駐了一名從五品的提舉負責船廠的各項事務。這些年雖然船廠的業務幾乎全部停止了,但提舉司卻沒有撤銷,提舉這個職位也依然有人擔任。

不過,在明初的時候,龍江船廠的提舉是一個美差,每年過手數十萬兩的造船經費,手指縫裏隨便漏一點,也能掙個盆滿缽滿。到現在,提舉就是一個苦差事了,在工部,向來都是把那些不擅拍馬、不會做人的官員派到這種地方來當提舉,相當於流放的意ω

果然,田道涵對於蘇昊的要求並沒有覺得驚訝,他平靜地問道:“不知蘇掌櫃要造多少料的海船,在何處建造。”

蘇昊道:“這些事乃是其他掌櫃操辦的,蘇某也不太清楚。這海船嘛,大概是1500料左右。建造地點,就是在太倉附近。”

“嗯,1500料的船,對於我們的匠戶來說,不在話下。”田道涵道,“不知蘇掌櫃要用我們多少工匠,用多長時間。”

“大概40個工匠,兩個月時間。”蘇昊說道。

“一個人二兩銀子。”田道涵直截了當地開出了價碼。

蘇昊從蔡國柱那裏已經知道田道涵是要索賄的,但對於他竟然如此直言不諱,還是有些吃驚。他問道:“田大人說的一人二兩銀子,不是指工匠的工食銀兩吧?”

“當然不是。”田道涵道,“這是提舉司收的銀子,工匠的工食銀兩,你們自己去和匠戶談就是了。”

黑啊,真是太黑了,蘇昊在心裏暗暗地罵道。他是都察院的僉都禦史,李贄的官比他還大一級,是副都禦史。對於這種赤摞裸的索賄行為,他們倆隻要拿出官印來,就可以立即扒了田道涵的官服,將他革職查辦。

不過,蘇昊此次來船廠,並不是來查案的,即便是對田道涵有再多的惡感,他也不急於處置。他點點頭,說道:“在下明白了。請問田大人,是不是向提舉司交了銀兩之後,我們就可以直接去找匠戶了?”

田道涵對於這種交易顯然是十分熟悉的,他說道:“還有幾個條件。第一,我們的工匠去了,必須是做造船的事情,不能挪作他用。第二,說好的時間,不能拖延,更不能以高薪私留工匠。若有後一款事情發生,本官定會追究到底。”

“這個我們可以保證。”蘇昊說道。

田道涵又想了想,說道:“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如果你們要用鐵匠的話,二廂四甲的劉鐵匠手藝不錯,你們可以優先考慮。”

蘇昊一愣,下意識地問道:“怎麼,這個劉鐵匠……是田大人的親戚嗎?”

田道涵搖搖頭,道:“不是的,隻是劉鐵匠的內人得了惡疾,正缺錢用。你們反正是要找鐵匠,讓他去幫你們做事,他能掙點錢給內人看病,豈不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嗎?”

蘇昊有些失神,眼前這個官員,除了貪贓之外,好像也不是一無是處嘛,至少他還關心匠戶的生計,甚至能夠說出哪個匠戶家裏生活困難。這年頭,要找一個關心下屬匠戶的官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除了聘工匠之外,我們還有一件事情……”蘇昊沉默了片刻,又提起了下一個問題。

“蘇掌櫃請講。”田道涵說道。

蘇昊道:“聽說貴廠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