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張欣花費了無數心血做了整整兩年的新加坡國家投 資計劃因金融危機而流產。這次失敗無疑對潘石屹和張欣都是一次巨大打擊,經過這次失敗 ,潘石屹徹底否定了張欣的資本運作方式。當時,為工作兩人幾乎天天吵架,用張欣的話來 說:"後來鬥爭到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不鬥爭了,好像誰不說''不''誰就不對勁。"一來二 去,兩人的衝突也越來越激烈。
第51節:第 9 堂課 經營婚姻:女人一生中的長征(8)
為了避免兩人的感情衝突加劇,張欣決定單獨去國外"療傷"。可是去機場的途中,兩人又 為各自的立場爭論起來。終於,爭論升級成了爭吵,半路上張欣就賭氣下了車,搭了一輛出 租車頭也不回就去了機場。兩人都悲哀地想,這場婚姻算是徹底完了。
妻子前腳一走,潘石屹旋即買了飛往日本東京的機票。孤寂之心何處托,唯有參禪悟道。潘 石屹徜徉在古都奈良的古刹裏,神龕上供奉的中國古老禪宗玄學的"退讓"、"堅忍"在猛 烈地撞擊著他的心扉,在合掌下跪膜拜之中,"讓則廣闊,少則豐富"的哲理飛馳而入他的 靈魂之域,他一下子茅塞頓開,悟到了經營感情和人生的妙諦。
而遠在英國的張欣也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思想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她打電話給潘石屹:"隻 要能挽救我們的婚姻,我可以做出所有讓步。"
後來談起這樁起死回生的婚姻時,她毫不隱諱地說:"如果離婚,離開中國,我這輩子就再 也回不來了,再也不會是一個真正意義的中國人了。生活應該往前走,往回走就會有失敗感 。我是一個不允許自己失敗的人,工作不能,婚姻也不能。"
後來,他們的兩個孩子相繼出生,而孩子給夫妻兩人帶來了愛情之外的一種與生俱來的親情 ,這條無形的臍帶是永遠也剪不斷的。
做了母親的張欣一夜之間突然成熟起來。她覺得,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她這個家庭主婦 都得好好地策劃,而策劃的主題之一,就是專心打造好"土鱉"丈夫。
在張欣審美觀點的熏陶下,潘石屹的穿著品位一日千裏,徹底與"土包子"告別了。在《時 尚》雜誌組織的有陳逸飛等500名嘉賓出席的時裝秀中,潘石屹榮獲最佳男裝獎。
當人們紛紛祝賀他時,他自豪地一笑:"都是張欣打造的結果。"
完成了妻子到母親的角色轉換後,張欣再次出山,在擔任SOHO中國有限公司聯席總裁後,張 欣更執著地追尋潘石屹那種與眾不同的市場感覺,他們又醞釀一項新的建築設計壯舉--在 他們當年結婚的八達嶺之下,建造出由12名亞洲設計師設計的獨具個人風格的別墅群"長城 公社"。2002年9月,在第八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張欣因"長城腳下的公社"這一項目 獲得了"建築藝術推動大獎"。這是雙年展有史以來第一次把獎項頒發給一位發展商而非建 築師。2004年7月12日,張欣獲得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2004年"亞洲之星"稱號,張欣 成為亞洲房地產業界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思=兔=在=線=閱=讀=
對於經營婚姻,張欣有著自己的心得。她在公司決策上是絕對的大女人,卻不把強勢帶到婚 姻中。她深諳婚姻中的相處之道:"兩個人不可能相愛一輩子,結婚後全靠感情維係著,婚 姻就像是兩個人並肩走路,一個人摔倒了,另一個負責把他(她)扶起來。就像是兩條腿, 不能有一條是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