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案子吧。”公孫策皺了皺眉,不願意再繼續這個讓他擔憂不已卻根本得不到結論的話題,他盯住了包拯,正色道,“關於這件案子,我們現在分別聽四個人說過。八賢王,襄陽王,寇珠,李萍。這四個人說的故事大體一致,但卻都略有不同。你覺得,這是為什麼?他們中,有沒有人在撒謊?”

包拯聽見公孫策這樣說,略一沉吟,答道:“寇珠和李萍說的話,細節之處都可以對上。隻是有一點,寇珠說當時她偷聽到郭槐給劉後出主意,要在玉辰宮點火燒死李萍。寇珠為救李萍就提前給她通風報信,並且幫助她藏在水車之中逃出皇宮。

可是後來玉辰宮真的燒死了一個宮女。寇珠說她也不知道那個宮女是誰,當時隻是覺得奇怪,但是也沒敢多問。”

公孫策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我問過李萍,她說當時穿著她的衣服被燒死在玉辰宮裏的是一個內侍,名叫秦鳳,是李萍的義兄。不過我有一個疑問,如果在玉辰宮起火之前李萍就已經逃出宮了,她又怎麼知道玉辰宮真的起火,被燒死的那個又是她的義兄秦鳳呢?”

包拯道:“這也不難理解。寇珠說過,從她偷聽到劉後和郭槐密謀,到玉辰宮起火,前後不過是一天之間的事情。在她通知李萍到安排她逃走之間,又間隔了幾個時辰。

寇珠是在李萍懷孕的時候認識李萍的,而秦鳳卻跟李萍是同鄉,在宮中早就相識。自從李萍懷孕,她就被劉後軟禁在玉辰宮,而秦鳳自那時起就沒有再見過李萍。寇珠不認識秦鳳,甚至根本不知道李萍有這樣一個義兄存在。

以李萍當時的心態,雖然她會懷疑自己懷孕卻不能見人到底是為什麼,卻並不能一下子想到劉後想要搶她的孩子。即使寇珠把消息傳遞給她,作為一個母親,她很可能還存著僥幸的心態。她當時六神無主,隻能找她的義兄秦鳳商議對策。

而秦鳳作為一個內侍,在宮中多年,自然看過更多的陰私,比李萍這樣的小宮女懂得要多。他聽李萍說了這幾個月的經曆,立刻當機立斷,讓李萍一定要聽寇珠的話,離開皇宮逃命。”

公孫策點了點頭,道:“而秦鳳當時也肯定跟李萍說了,讓她放心,隻要逃出去,隱姓埋名,遠離京城,一定不會有人再去追殺她這樣的話。”

“宮裏的水車天明時分準時出入宮門,李萍在水車裏藏了一夜,而就是在那一夜,玉辰宮起火。”包拯皺了皺眉,“我們見到李萍的時候,隻是說出了玉辰宮鬧鬼,她便立刻說那鬧鬼之人是為她伸冤的秦鳳哥哥。後來再提起秦鳳是替她而死之時,她卻沒有絲毫震驚之感。顯然,她早就知道,玉辰宮裏燒死了一個人,而那個人就是秦鳳。”

包拯的話音剛落,公孫策便接著說道:“這並非疑點。我想,李萍這個女人,雖然在二十年前的時候有些天真,但是卻很聰明。她當年順利逃出宮,在宮外多年卻一直沒有人追殺她。這二十年間她夙夜難寐之時,想必已經將當年所有的細節想了不下萬次。秦鳳臨別跟她說的話,躲在水車之中聽說玉辰宮起火,後來沒有任何人去追殺她,這一切結合起來,自然可以推斷出當時秦鳳的想法和作法。她的這位義兄,真當得起一個義字。”

包拯點了點頭,道:“阿策,我的想法跟你完全一樣,所以我說,寇珠和李萍的話裏並沒有疑點。她們說的都是實話。”

公孫策笑了笑,“那麼,另外兩個人呢?”

“你是指,兩位王爺?”包拯盯著公孫策溫柔的眼睛,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