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陛下年幼,無力與這三方抗衡。然而如今陛下親政已有一年的時間,這種情況卻依然沒有任何好轉。陛下長大了,心智能力都足以坐穩這大宋朝的江山,然而這三方勢力也正是如日中天。太後身體安泰,八王與太師更是在朝堂上經營多年,門生故吏遍布朝野。陛下想要推行政令,對舊製加以改革,卻步步維艱。陛下雖然年輕,卻是一位胸中有大誌向的君主。想必陛下這一年以來,一定是時時為此事感到頭痛吧。”

說到這裏,公孫策停頓了片刻,抬起頭深深地看了趙禎一眼,突然笑道:“打破僵局需要有非常手段。就在此時,陛下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玉辰宮突然鬧鬼,而且一下子把太後,八賢王和遠在襄陽的襄陽王三方勢力都攪了進來。而最妙的是,因為這樁案子,陛下發現了包拯這個愣頭青。他初入官場,什麼都不懂,隻憑著一股不畏強權的勇氣將這個案子一查到底。最後搬倒了太後,甚至將襄陽王的狼子野心暴露於皇上的麵前。

包拯幫皇上打破了僵局,使皇上收回了把持於太後手中的權力。雖然他是八王舉薦的人才,但是經此一役,他必定會成為皇上的心腹。而接下來的幾年,皇上要逐步收回把持在其他大臣手中的權力,更需要一批像包拯這樣的人才為您所用。因此,您一定會重用包拯。”

公孫策說完這一番話,再次停頓了下來。趙禎卻微微皺了皺眉,不解地道:“我方才是問你我為何這樣處置你,你卻一直在跟我說包拯。公孫策,你是否聽明白了我的問題?”

公孫策微微一笑,“當然聽明白了。我之所以會反複提到包拯,正是因為包拯就是造成皇上您決定如此處置我的原因。”

趙禎沒有答話,而是靜靜地看著公孫策,等待著他的下文。

公孫策道:“其實皇上之所以會如此處置我,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為了平衡而已。首先,這場官司最大的輸家是太後,但是太後畢竟是皇上的母親。她多年來對皇上有養育之恩,卻被包拯與我的舉動逼得後半生不得不常伴青燈。皇上抬一個貶一個,是想讓太後心裏好受一點。

當然,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不在後宮,而是在朝堂之上。太後雖然退了,但是追隨她的那些勢力還在,他們不可能立刻全部歸附於皇上,肯定會有一部分人跑到太師,八王,甚至是襄陽王的陣營當中。從今以後大宋的政治格局便從太後,八王,太師的三足鼎立變成了皇上,八王,太師,襄陽王的四方格局。在這四方格局之中,皇上現在是最弱的,但是相信要不了多久,皇上就會變成最強的一方。甚至太師和八王很快就會歸附於皇上,四方格局變成了兩方爭霸。草民鬥膽猜測,陛下與襄陽王之間遲早會有一戰。而包拯,就是陛下的先鋒官。至於公孫策——”

說到這裏,公孫策輕輕一笑,“不過是時機不對,陛下不想鋒芒太過,太早引起多方勢力的警覺而已。陛下想要徐徐圖之,不想讓襄陽王早有準備,也不想讓太師八王認為陛下已經不再信任他們,而大量重用自己的年輕班底。您重用包拯,卻打壓草民。是想讓他們知道,即使太後不再主政,您還是要依仗他們那些老臣,像公孫策這樣投機取巧的年輕小子,隻要一冒頭,就會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