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稍等,我去取些吃食來”,趙老實說著出去了,借這機會我們說說這主樸二人來曆,這主人就是大清皇帝乾隆爺,這樸人也是大清頗有名氣的羅鍋劉墉,二人是微服私訪直隸。
這次微服私訪,一是考察直隸各級官員為政情況,二是遊攬直隸名勝,像定州塔,真定大佛寺,趙州橋、井陘蒼岩山,特別想看看定州塔,說是定州塔被天雷從塔尖到半腰劈裂了一條大縫,有人一夜間竟像鋸盆一樣把塔給鋸上了。
不時,趙老實左手托著木托盤,右手提著一個柳條籃子進來,木托盤上是倆碗熱汽騰騰的豆花羹,一進門,蔥花的香、韭菜花的香、小磨香油的香和豆腐花本身的香混和在一起,撲鼻而來,籃子裏是一麵有焦黃嘎喳的金黃色的貼餅子,陣陣的玉米清香立馬引的二人饑餓的食腸咕嚕咕嘟的直響。
老實身後的老伴兒左手兩雙竹筷,還端著一碟白條蘿卜切的細鹹菜絲,淋上香油也是撲鼻,右手提著一個雙提梁高莊茶壺,拇指、食指捏著兩茶碗。
二老將吃食、茶水放在桌上,老實說:“二位敢快吃吧,窮鄉下沒什麼好吃食,二位將就吧”,老實歉然一笑和老伴出去了,二人餓了一整天,這時也沒有外人,立刻狼呑虎咽的吃起來,二人從沒吃過這麼香的飯,用風卷殘雲形容兩位,一點也不過份,須臾盤兒光碗兒淨。
說起乾隆爺吃貼餅子,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就是這次私訪吃了貼餅子之後,回到宮裏,整天山珍海味吃乏了,突然想起那回吃的貼餅子,那叫香,使他回味無窮,無法忘懷,但他不知那吃的叫什麼,也不知怎麼做的,於是傳來掌膳太監,形容那次吃的怎麼怎麼好吃,讓他們也做一回宮外吃食。
掌膳太監傻了,光聽乾隆爺說那吃食是金黃色的,一邊是蒸的,一邊是烙的,怎麼怎麼好吃,禦膳房的廚子,那都是全國最有名的廚子,做南北大菜、滿漢全席沒問題,要讓他們做農村的飯菜,他們哪兒會呀,別說做,聽了半天都沒聽明白那金黃色的,一邊是蒸的,一邊是烙的是什麼東西,可皇上吩咐下來了,不做也不行啊,可這又怎麼做呀?
既然是金黃色的,那就用黃米麵做吧,擱上峰蜜、紅糖,和好麵上鍋蒸,蒸完了又烙,給皇上端去,乾隆爺一看就不是那東西,嚐了嚐也不是那味兒,回去又重新做,這回是先烙後蒸,還不是那模樣,味也不對,乾隆爺急了,“要你們這幫禦廚有什麼用”?
到後來沒有一個禦廚敢做了,怕弄不好,為這麼一個農村吃食,掉了腦袋。最後,還是一個從農村來的打雜的小太監說:“皇上要的是不是貼餅子呀”,掌膳太監正沒著呐,一聽小太監所說,死馬當活馬醫吧,真做砸了也是小太監倒黴。
小太監在禦膳房院裏壘了一個柴灶,真的就用玉米麵做了貼餅子,掌膳太監戰戰兢兢的給皇上端去,從老遠皇上就看見了說:“就是它,就是它”,可是吃到嘴裏就覺得沒那麼香。
招來小太監問,小太監戰戰兢兢的說:“農村的貼餅子都是這麼做的,可能是萬歲爺您當時太餓了,所以才覺得特別香”,乾隆爺一想有道理,當初趙老實也這麼說過,這才饒了那幫禦廚。
書歸正傳,且說乾隆爺和劉墉吃的盤兒光碗兒靜,趙老實進來收拾碗筷,“二位可吃飽了?要不要再取些來”?老實看盤兒碗兒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