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領略頂峰的境界 (3)(2 / 3)

沒想到那男子竟是那家公司的副總裁,更沒想到的是瑪菲後來居然通過了其他的考試。她成為該企業的出納員。有一天閑談,瑪菲很為瑪利惋惜:“她隻差那麼一丁點兒。如果她再冷靜一點兒……”

“應當祝賀她。”副總裁說,“要是她果真當上出納員,那才是瑪利真正的悲哀。”

大道理:一場多麼不尋常的測試!人性貪婪的弱點得到展示,同時優秀的人也閃出了她的光輝。所以有人說,貪心的人想把什麼都弄到手,結果什麼都失掉了。

14.人生沒有乞丐

凱蒂的朋友瑪利亞從南站辦事回來,給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車廂裏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車子行駛至橋頭站時,上來了兩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從相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們兩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殘疾人。中年的男子雙目失明,而那大約八九歲的男孩則是一隻眼緊閉著,隻有另一隻眼能微微睜開些。小男孩牽引著他父親,一步一步地摸索到車上,徑直走到車廂中央。當車子緩緩繼續前行時,小男孩的聲音也隨之響起:“各位先生、女士你們好,我叫湯姆。我現在唱幾首歌給大家聽。”

這時候,音質很一般的電子琴聲響了起來,小男孩自彈自唱,孩子的歌聲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幾首歌曲之後,男孩走到車廂頭,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他開始“行乞”了。他沒有托著盤子,也沒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麵,隻是輕輕地走到你身旁,叫一聲“先生,小姐”什麼的,然後默默地站立著。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裝出不明白的樣子,或幹脆把頭轉向另一側……

當男孩空著小手走到車廂尾時,坐在瑪利亞身帝的一位中年婦女很氣惱地尖聲大叫起來:“怎麼搞的,紐約這麼多乞丐,連車上都有?”

頓時,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倆的身上。沒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臉上竟顯現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冷峻,聲音不大不小不緊也不慢地說:“小姐,我不是乞丐,我是賣唱的。”

霎時間,所有淡漠的目光都變得生動起來,不知是誰帶頭鼓起了掌,片刻,車廂裏掌聲連成一片。

說到這兒,瑪利亞的聲音變得很低沉:“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卻已經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麼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凱蒂的眼睛亦飄浮著一層霧水。有一天,凱蒂路過廣場,一陣悠揚的琴聲飄來,是一位少年在拉小提琴。她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過的那個賣唱的小男孩。當凱蒂把微薄的錢幣以完全沒有施舍者的心態鄭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時,凱蒂相信它同時還伴隨著一個沉甸甸的信念——人生無乞丐。

大道理:生活的壓力要求每個人對生存付出勞動,隻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生存的尊嚴,勞動者是可愛的,也是偉大的。

15.可以依靠的人

薩克雷高燒不退。透視發現胸部有一個拳頭大小的陰影,懷疑是腫瘤。

同事們紛紛去醫院探視。回來的人說:有一個女的,叫德麗絲,特地從紐約趕到加州來看薩克雷,不知是薩克雷的什麼人。又有人說:那個叫德麗絲的可真夠意思,一天到晚守在薩克雷的病床前,喂水喂藥端便盆,看樣子跟薩克雷可不是一般關係呀。

就這樣,去醫院探視的人幾乎每天都能帶來一些關於德麗絲的花邊新聞,不是說她頭碰頭給薩克雷試體溫,就是說她背著人默默流淚,更有人講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奇事,說薩克雷和德麗絲一人拿著一把叉子敲飯盒玩,德麗絲敲幾下,薩克雷就敲幾下,敲著敲著,兩個人就神經兮兮地又哭又笑。心細的人還發現,對於德麗絲和薩克雷之間所發生的一切,薩克雷的妻子居然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醋意。於是,就有人毫不掩飾地豔羨起薩克雷的豔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