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二說,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但質量很差,後來延續到宋元,也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直到明朝才有了較大的提升,但真正到了頂峰還是清初的康熙時期。因為康熙很重視瓷器的製作,派了專門的督陶官到景德鎮,所以當時青花瓷的燒製有了質的飛躍。
那,我為什麼敢斷定它是清初的東西呢?馬老二說。你們看這畫風,枯枝喜鵲白眼看人……高大俅和宋漸仔細看去,果真,印泥盒的周遭畫著四隻棲在幹梅枝上的喜鵲,可不都翻著白眼怎的,沒有黑眼仁兒。這一看就是八大山人朱耷的畫風,朱耷你們知道吧?馬老二又問。
高大俅和宋漸忙點頭,怪異另類的八大山人,他們還是知曉的。
朱耷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畫家,他是明室後裔,可謂出身貴族,長期生活在景德鎮。明亡清興,他內心很是不平衡,所以他就把對社會的不滿都表現在繪畫上,最集中的集現就是所畫動物的眼睛。比如他畫的鹿、魚、鳥,都是翻著白眼看人。這也是清初時期很多文人的典型心態。
當然,這個印泥盒上的枯枝喜鵲,並不是朱耷的親筆。但當時模仿他的畫風已蔚然成風,所以這也瓷器簽定斷代的一個依據。已口幹舌燥的馬老二最後總結道。
高大俅和宋漸已佩服得五體投地,艾咪再次向馬老二伸出了大拇哥。
閑話過後,開始正題,酒菜輔展,邊飲邊談。這一聊興起,相言甚歡,足足聊了兩個多小時,就連起初有些尷尬的宋漸,也聊得心情激蕩,熱血上湧。也真是沒辦法,這一下子被掐中了七寸,艾咪想和雜誌社合作的項目竟是新媒體,這幾乎與宋漸的計劃不謀而合。冥冥中,宋漸似乎就感應到了與艾咪的默契。
但艾咪的思路更大膽,角度更新穎。簡單的說,就是現在自媒體做內容服務的紅利期已過,但也並非不可為,尤其是與電商平台掛鉤,做網商產品推廣這塊,目前鮮有人試水,市場空間巨大。像阿裏啊、京東啊、唯品會、當當網,等等,全宗商品,文化娛樂,生活服務,無可不為,甚至可以細化到各個網店與之呼應。
當然,做這些的前提,你首先得擁有一個粉絲龐大,內容品質上乘的自媒體平台,這也是為什麼艾咪要和雜誌合作的緣由。宋漸所在的這本雜誌,本身就是一本時尚雜誌,最牛逼的時候,訂閱量也是幾十萬級的,雖然現在的訂閱量給人跳水的感覺,但並不能說明認可度的降低。
這本雜誌無論在業界還是公眾的眼裏,品質評價一直很高,隻不過現在大眾的閱讀偏好都開始轉向新媒體了。新媒體快捷方便廉價,這是不爭的事實。艾咪當然也看過雜誌,在決定與雜誌合作之前,她也是經過多方考量的,現今80後90後當道,靠雜誌這麼好的口碑和優質的創作資源,再打造一個強力吸粉的新內容平台,絕對沒問題。
馬老二說,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但質量很差,後來延續到宋元,也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直到明朝才有了較大的提升,但真正到了頂峰還是清初的康熙時期。因為康熙很重視瓷器的製作,派了專門的督陶官到景德鎮,所以當時青花瓷的燒製有了質的飛躍。
那,我為什麼敢斷定它是清初的東西呢?馬老二說。你們看這畫風,枯枝喜鵲白眼看人……高大俅和宋漸仔細看去,果真,印泥盒的周遭畫著四隻棲在幹梅枝上的喜鵲,可不都翻著白眼怎的,沒有黑眼仁兒。這一看就是八大山人朱耷的畫風,朱耷你們知道吧?馬老二又問。
高大俅和宋漸忙點頭,怪異另類的八大山人,他們還是知曉的。
朱耷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畫家,他是明室後裔,可謂出身貴族,長期生活在景德鎮。明亡清興,他內心很是不平衡,所以他就把對社會的不滿都表現在繪畫上,最集中的集現就是所畫動物的眼睛。比如他畫的鹿、魚、鳥,都是翻著白眼看人。這也是清初時期很多文人的典型心態。
當然,這個印泥盒上的枯枝喜鵲,並不是朱耷的親筆。但當時模仿他的畫風已蔚然成風,所以這也瓷器簽定斷代的一個依據。已口幹舌燥的馬老二最後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