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吃老本”,用原本的知識來支撐自己,勢必會被社會淘汰。所以,在知識經濟時代裏,我們應該隨時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我曾就終身學習這個問題去請教一位教授,教授說:“這是社會發展的需求,越是發達的國家,終身學習越受到重視。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終身學習很早就已得到認可與推廣。”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有兩個特征:第一,更新頻率高;第二,知識要全麵豐富。隻有兩者都具備,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經過調查發現,現在的人們也正在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我有一位朋友,已經是法律碩士,現在是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由於他的專業知識非常豐富,在業界有很好的口碑。但我最近聽說一向忙碌的他要抽出時間去上課,感到很驚訝。有一天,我們見麵,於是就這個問題問他:“是不是真要去上課,你不是很忙嗎?怎麼會有時間?”我這位朋友唉聲歎氣地說:“沒辦法,‘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啊’。說到時間,是真的沒有,但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又問他:“你在大學裏的成績很好,而且已經是研究生畢業,難道知識不夠用嗎?”我這位朋友笑著說:“知識這個東西,我算是有切身體會,從來就沒有夠用不夠用這個說法。比如,我學法律,隻靠在學校裏學的知識是不行的。你想想,原來的法律不夠健全,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製度臻於完善,一定會有很多新的概念與條文產生。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這是其一。另外,隨著法律製度的健全,法律意識的加強,人們已經越來越懂得用法律這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所以,將會有更多的人願意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不應該隻懂得法律知識,在工作中肯定會遇到各個領域裏的知識。想一想,如果不學習,我怎麼能夠掌握這麼全麵的知識呢?”

聽到朋友的這一席話,我茅塞頓開。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的確會麵對各個領域裏的知識。同時,我們也應該舉一反三地想一想,無論是法律工作者還是其他領域裏的人,何嚐不是如此呢?

所以我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裏,隻在某一個固定時間裏學習是不行的,隻學某一方麵的知識也是不行的。因為,知識是相互滲透的,在工作中會涉及到其他各個方麵的知識。所以,知識經濟時代的學習必須是全麵學習、終身學習。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為自己的成功打好基礎。

克服逃避困難的想法

享譽世界的軍事家拿破侖,曾經在一次戰役中被敵人打得落荒而逃,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蜷縮在一個廢棄的馬房裏。正當拿破侖垂頭喪氣的時候,他看見令他精神大振的一幕。在馬房垂直的牆麵上,有一隻螞蟻艱難地爬行著。螞蟻的嘴裏銜著一粒米,而且米粒兒的體積比螞蟻的身體大好幾倍。螞蟻的爬行遭到很多次失敗,每次即將完成時又掉下來。拿破侖一邊看著螞蟻的爬行,一邊默默地記著螞蟻的爬行次數。第七十九次,這隻螞蟻還是從牆麵上掉下來。但是,螞蟻還是繼續地努力著。第八十次,這隻螞蟻終於成功了。在一旁默默觀察的拿破侖頓時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他想:就連一隻弱小的螞蟻在困難麵前,也表現得這樣堅強與鍥而不舍,我為什麼就要這樣垂頭喪氣呢?於是,拿破侖重整旗鼓,打敗了敵人。

無論是螞蟻還是人,無論是拿破侖這樣的偉人還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在人生中都難免會遇到困難。這時,人們一般有兩種處理態度,一種是積極麵對;另外一種則是逃避。如果你選擇逃避,困難將永遠擋在你的麵前;如果你積極麵對,想辦法解決,困難將成為你的手下敗將。上麵故事中的螞蟻如果不是積極麵對困難,可能它永遠也爬不過那麵牆;而拿破侖將軍如果不是受到啟發,可能也就永遠沉溺在失敗中,而不會是偉大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