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不可置信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麵麵相覷地感覺到詭異,到底吳賴是怎麼使菌艙減速的?
在大家的注目之下,吳賴和P先生操縱著鞭毛當做船槳,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血管壁,在那粗糙醜陋的管道內壁上,鞭毛自帶的倒鉤使它好像蒼耳遇到了狗毛一樣,牢牢地固定在了上麵。
吳賴小的時候也挺喜歡拿蒼耳扔到女孩子的長發上,隻要粘上就要費很大的力才能扯下來,男孩子們看著女孩的窘態,總是哈哈大笑。
菌艙的鞭毛利用的也是蒼耳的原理,在液體中航行的時候,鞭毛在機械控製之下是極其柔軟的,它可以順應著水流的方向調整自己的姿態,從而朝不同的方向前進,像是船帆一樣。
而在貼近血管壁的時候,可以通過內部鋼架的反關節固定,使所有的鞭毛變成周身的硬刺,這樣的話,膠囊形狀的菌艙就會變成一隻微型的“蒼耳”,遇到什麼都會粘在上麵,非常的牢靠。
等艙體固定了下來,P先生才假裝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長籲一聲問吳賴:“你小子到底在想什麼呢?剛剛行事那麼危機,萬一我們真的撞上就徹底完蛋了!”
吳賴嘿嘿一笑:“我叫你聽我的就對了,沒騙你吧?如果剛剛在你說的時間解散鞭毛陣列,我們會失去那股加速度,接下來發生的事兒肯定是會被血液繼續衝走,下一個機會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等到了。”
P先生和所有人的疑惑一樣,禁不住好奇地問道:“最後那股托住我們的力量是哪來的?你小子又在耍什麼花招呢?”
吳賴哈哈地陰笑了一陣:“老P,難道你忘了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船到橋頭自然直嗎?”
“船到橋頭自……”P先生久久地思索著那句話,忽然一排腦袋,哈哈,我怎麼沒有想到?
“哈哈,你小子果然機敏過人沉著冷靜,在剛剛那種情況下我已經根本喪失了思考能力了,你竟然還能準確判斷出來這個,厲害,厲害!”
眾位國家首腦看兩個人聊得挺開心,隻得互相看了看彼此,誰也不知道他們兩個在打什麼啞謎,忽然,一個RB的學者悠悠地說道:“我知道!吳賴所說的這句話是中國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原話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本意是指任何事物不要太多的人為幹涉,隻要放任其順其自然,事到臨頭自然會有解決的辦法。
其實這是一個挺消極的人生觀和處事態度,但我們今天不討論這個,吳賴這個時候提出的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也就是古代的人在撐船的時候,發現在靠岸的時候,船體會由於受到水波的影響自然豎直地指向岸邊,後人研究發現,其實這種奇怪的現象隻不過是由於水流在衝擊河岸的時候,會被河岸反彈回來,形成一個逆向的力量。
所以,吳賴肯定也是在剛剛那個危急的時刻,想到了這一點。
那麼快速的血液流動,產生的巨大水流衝擊並不止對菌艙起作用,對血管壁來說也是一樣的,而血管壁又不同於人類的河岸,河岸是死的,血管壁卻是生物構造,自然具有一定的彈性,這樣一來,血液從內向外不斷地施壓,也就自然會伴隨著心跳一樣的節奏,導致血管壁在微微地起伏收縮,形成一股血液流向相反的衝擊力。
雖然對於我們宏觀世界來說,這股力太過微小,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在微觀世界的吳賴看來,已經足夠用來平穩住艙體,緩解最後一刻菌艙巨大的衝擊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