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為什麼“反季銷售”開始大肆流行?(1)(1 / 1)

在炎炎夏日裏,琳琅滿目的“反季銷售”形式在各大商場又占據了一席之地。商家在“寧讓價格,不讓市場”的口號中,也賺了不少。其實,這隻是一場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早已勝負分明的“利”“弊”之間的博弈。

俗話說,有錢不買半年閑。但這樣一個民間鐵律被商家們的集體造勢所打破。於是出現了過季“特價處理”、“降價甩賣”消費熱潮。男女服裝、涼鞋大部分5折起。與此同時,以皮草、羽絨服等為代表的反季節銷售也風風火火拉開了帷幕。

這樣的優惠幅度可謂相當誘人,許多消費者都紛紛解囊湧入到“反季銷售”的大潮流中。那麼,這場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早已勝負分明的“利”“弊”之間的博弈。

其實,在商家亦有兩種選擇:(降價)反季銷售策略與(不降價)不反季銷售;而消費者也麵臨兩種選擇:買與不買。

用表格表示如下

消費者(買)消費者(不買)

商家(反季降價)商家擴大市場,消費者得到實惠商家不賺錢,消費者得不到實惠

商家(不反季)消費者感到實惠,商家不能擴大市場理所當然

從上表中可知,當商家降價的情況下,對於同樣的商品,消費者要得到實惠,就是選擇購買;如果商家不降價即不實行反季銷售的策略時,消費者的最佳策略就是不購買。因而,在上述組合中,隻有在商家降價,消費者購買的情況下,兩者才都可以得到實惠。所以,從商家與消費者總體利益考慮,隻有商家降價而消費者選擇購買的情況下,兩者可以達到利益均衡。故而,當今市場上“反季銷售”會大肆流行。

從根本上說,反季銷售的實質歸根結底是價格戰,而價格戰是“市場競爭永恒的主題”。對一些中低收入的消費者而言,一些“價廉物美”的反銷產品,不啻為一種理性的選擇。

在一些大城市,幾乎所有名牌羽絨服反季時都要虧本,但是再虧也要做,寧讓價格不讓市場!“不讓市場”的決策,讓廠家在周邊城市賺了錢。

許多周邊城市的商場總是以大城市為參照,“你們在上海有賣的嗎?是否在大商廈有專櫃?一年銷量多大?”是廠家經常被商場和經銷商問到的問題。隻要有,規模又大,就等於有了入場資格,而周邊城市的商業競爭不激烈,所以,他們在大城市虧,卻因贏得知名度在周邊賺了錢。

此外,在反季銷售的這段時間裏,廠家還可以試探市場,仔細考察消費者。並且通過反季試銷部分款式,這些試銷款式是廠家對流行趨勢的一些把握,與今年廠家主打的款式有一定的相似。反季銷售後,廠家會對試銷的款式進行修改,以求更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在這場“利”“弊”博弈戰中,除可以占領市場外,廠家試銷進行修改也是“反季銷售”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