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美術(7)(1 / 2)

首頁新聞軍事文化曆史

首頁>社科總館>曆史雜談>笑談大先生>魯迅與美術(7)

魯迅與美術(7)陳丹青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從介紹西洋繪畫的開初,魯迅就在龐大的西洋美術全景觀之中,精於選擇個案。譬如德國的珂勒惠支,德國的梅斐爾德,英國的比亞茲萊,比利時的麥綏萊勒。他像真正精通藝術的老派文人那樣,議論所出,從來落在藝術家。考察魯迅選取的個案,同時構成魯迅自己這一個案:曆來總要強調、誇張魯迅戰鬥的一麵,決裂的一麵,苦惱憤恨的一麵,無視他閑適的一麵,遊戲的一麵,怡然自喜的一麵。他所偏嗜的畫風,正好映襯魯迅的陽性與陰性,顯示魯迅性格的多變與基調:珂勒惠支是深沉的、悲劇的、濃黑色的、自覺歸屬無產階級;梅斐爾德是神經質的、敏感於陰鬱的力度,傾向自我毀滅;麥綏萊勒是野性的、飽含青春的苦澀,同時是平民的;而比亞茲萊是情色的、戲謔的、幽靈式的、映射十九世紀尾端歐洲資產階級的末世情調……在魯迅偏愛的中國藝術中,秦漢的石像、瓦當、銅鏡、拓片,質樸高古,凝練而大氣,是魯迅趣味的一麵;他與鄭振鐸反複甄選重金刊印的《北平箋譜》,精雅而矯飾,格局小,氣息弱,私淑氣重,是明末清末文玩製作趨於爛熟的工藝,又可見魯迅趣味的另一麵。而魯迅對他所扶持的木刻家群,從未主張一律,他慫恿各種題旨與風格,一再關照年輕人多練技術,還特意請了日本畫家在一個公寓的某層樓裏,短期開班,專授技法,由他自任翻譯。日後被稱為革命戰士的左翼木刻家,其實有許多可喜的作品被遮沒被遺忘了,同時被抹殺的,是魯迅無比細膩、往來無礙的品位與教養。

一位開中國現代文學的先驅,一位被尊為文化旗手的大將,一個被毛澤東舉為聖人的形象,這是我們被告知的魯迅。可是看看魯迅私藏畫冊裏無所不及的流派,看看他掛在牆頭的西洋女裸體版畫,比起那些嚇人的高帽子,活的魯迅多麼豐富、好奇,多麼懂得各種各樣的畫--繪畫,是認知魯迅之為魯迅的另一維度,向來的論者,不論尊崇或是厭惡,都把魯迅弄成一臉凶相苦相,其實他隔三差五泡在書店裏,買書、選畫冊,回家歪在靠椅上,慢慢地翻看。

民國新文藝轉型時期,魯迅頂頂難得的態度,

上章下章 [←]快捷鍵快捷鍵[→]

回到目錄回到讀書首頁

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宗:最具改革精神的皇帝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宋代的繁榮與文明呢?

李鴻章政改筆記:大清官場筆記自揭裱糊匠一生吾國吾民最缺者,乃是踏踏實實把現居之屋裱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