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1 / 3)

梁上砌窩,他天天守著看,一直要看到它們將新巢築成,然後看到它們有了小燕子,他才能夠放下心去關心別的事情;他不愛和人玩,卻喜歡和貓狗對話,十八裏鋪的貓狗都喜歡他,隻要他一出門,貓和狗就集合了,他發明了各種指揮貓狗的口哨聲,一聲令下,所有人家的狗都不聽主人的了,會屁顛屁顛跟著他跑,為此全十八裏鋪的孩子都嫉妒他,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候,他帶著它們奔跑在山野間,儼然一個司令……

於政委來十八裏鋪視察工作時,順便去看望他昔日的恩人何了凡。這時於政委轉了業,在了丁縣當縣長,但十八裏鋪人還是習慣叫他“政委”。

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最火爆的時候,其他縣的縣長,十有八九都被弄下台去了,為什麼於縣長不倒呢?恐怕是武裝部他那些老部下保了他,那時候隻有軍隊說的話還管用。再說他的剿匪功勞餘威仍在,一條沒有腿的空空蕩蕩的褲腳立馬可讓人肅然起敬,造反派一時也奈何不了他。於政委得知半音八歲了還窩在家裏看螞蟻搬家,沒去上學念書,便把孩子叫來問話。

政委問:你想讀書嗎?

半音望著於政委,不回話。父親示意兒子點頭,半音點了點頭。

政委:一個孩子應該讀書。

他又點點頭。

政委:要好好讀。

半音再點頭。

政問何了凡:喂,你這個孩子,不會是個啞巴吧?

了凡忙答:政委,這孩子從小不愛講話。

政委:要是這個樣子,這書怎麼讀?

父親問兒子:你會讀嗎?

半音點點頭。

何了凡向政委保證:真要是到了教室裏,他會講話的。

於政委道:這就對了。

於政委掏錢給何了凡,讓他立即去給孩子置辦行頭並付學費,並通知十八裏鎮小學安排半音插班。

半音興高采烈地背著新書包去上學,腳板有意在十八裏鋪的石板上踩得“劈劈啪啪”響。十八裏鋪的鄉鄰從來沒見這個孩子這麼精神過,真替他高興。大家也從心底裏感謝於政委,他真是個重感情的人,並不因為何了凡不爭氣被工廠裏開除了就疏淡他,還想方設法幫他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十八裏鋪的所有貓狗都來送半音去上學,這種場麵很壯觀,也令老鄉們感動,人不知,狗有義,貓狗也情長嗬,這孩子並不孤獨。待送到下山的一棵大鬆樹旁,半音叫它們回去,大家才戀戀不舍地夾著尾巴離去,它們是不願他去上什麼學的。當何了凡牽著背著新書包、穿著幹淨衣服的兒子的小手,靦腆地出現在教室門口時,老師立即中斷講課,向全班同學介紹來插班的他:同學們,這位新來的同學,叫做何半音。為什麼取名叫半音呢?我看他唱歌一定會把4(發)和7(西)唱得很準。

同學們哈哈大笑。

半音一臉麻木,他還不曉得什麼叫4(發)和7(西)。

見狀老師不再開玩笑:同學們,歡迎何半音同學。老師帶頭鼓掌。

大家鼓掌歡迎。半音的嘴角歪了一下,他這便算是笑了。

但是,半音隻在小學校裏呆了一天,便不願再去上學了。老師教他認的字,他全部認得。當時十八裏鎮的小學隻有三十幾個學生,一個老師在一個教室裏同時教幾個年級的課程,這種班叫做“複式班”。教一年級的課文時,二、三年級的同學便寫作文或做算術。二年級上課時,一年級和三年級不許講話,埋下頭來幹老師布置的活。待到教三年級,其餘者也這樣。八歲的半音是去讀一年級的。當他一口氣聽完三個年級的課、又討來二、三年級的課本,能一字不差念完課本上的字時,就再也不去上學了。原來以為上學讀書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這層神秘的麵紗,隻一天便被他揭開了。在他看來,讀書遠遠不如螞蟻搬家和燕子砌窩那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