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都寶貴的錄像資料。
慧覺是在滿96歲之後的第9天開始拒食的。老人一滿96歲即可稱為百歲老人,因為在漫長的歲月裏,把若幹年積累的閏年閏月加起來,就足有一百歲了。幾個得意門生本來是要給師傅做百歲生日的,但被慧覺拒絕了。慧覺一生節儉、不喜張揚,從來沒有做過生日,百歲生日照樣不做。收拾遺物時,見師傅的內衣、襪子、毛巾無一不是補丁疊補丁,幾個弟子禁不住都哭倒在地。在大師整個圓寂的過程中,他不曾對任何一個弟子說過一句勉勵之類的話。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他給弟子們留下的,或許比說出來的更多更豐富。這些體現一代高僧高尚品格的遺物被妙雲悉數收入鏡頭中,這都是極為寶貴的資料。
慧覺的五個弟子分布在省內外的重要佛教勝地,分別出任各個寺廟的當家和尚,無不想得到師傅的肉身木乃伊,作為日後的鎮寺之寶。慧覺當然察覺到了這一點,他想好了誰也不跟。他早已設計了真身的永久去處──按照大師自己算定的下葬時刻,他的貼身啞巴僧人將坐化缸放進一隻竹篾簍子裏,然後蓋上一個特製的木蓋子,用蠟封好,待各位弟子三天守孝期滿,啞巴和尚抱著瓦缸,走到小廟旁不遠的一處百丈懸崖邊,用麻繩吊著坐化缸,慢慢放下去三十餘米,然後一刀斬斷繩子,隻聽得輕輕的“咣當”一聲響,坐化缸便穩穩地落在一個岩洞裏了。啞巴和尚把這一整套動作做得行雲流水,像演練過一樣,無需任何人幫忙。
事後妙雲費了很大力氣爬到附近的一個山頭,試圖把那安放師傅遺體的岩洞拍下來,但怎麼也找不到洞口了。本寂想請啞巴和尚提供線索,但遭到嚴厲拒絕。
最後啞巴和尚一把火燒掉了這隻小廟,抱著廟裏惟一的一個一尺餘高的木菩薩,和本寂一行下了山。他不想跟隨任何一個同門師兄弟,而是戴著師傅送給他的一串檀木佛珠,一個人去雲遊天下。
妙雲師傅在省城花了半個月時間將她拍攝的資料精心剪輯,配上宗教音樂,刻成光盤,片名為《佛光萬丈》。
有了這張光盤,本寂的身價又提升了一個層次,同時又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本寂在心念堂收拾出一塊地方來,裝上隔音玻璃和厚窗簾,購置了很好的設備,專門用來播放《佛光萬丈》。除了播放,僅有的幾張光盤被鎖進本寂的保險櫃裏,絕不外傳。一般的人是看不到這個片子的,要有很深的佛緣的人或是對佛教事業有很大支持的人才能有幸看到。在了丁縣和陽山寺,隻有本寂和妙雲才有權決定讓誰看,也隻有他們兩人才具備陪看的資格。像何半音這等既無佛緣又不能拿出錢來支持佛教事業的人,是沒有資格去觀看一個成仙者的圓寂之謎的。
本寂此舉彌補了頭炷香和為菩薩設置生日祭祀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缺憾。特別有身份的人,如不能在短期內輪到以上兩項殊榮,便由本寂安排到他的密室裏,觀看那一個佛間奇跡,這個待遇也算是很高了,總算還能留住不少身價不凡而又虔誠向佛的人。
何半音很想看看這個片子,他請父親出麵策動於政委去看看慧覺大師的圓寂過程,好讓他帶著一路去開開眼界,但於長鬆對此不感興趣:那有什麼看頭?神神道道的,還不如去街上看耍猴把戲。
何了凡說:你還不想去?如今一般身份的人還不能去看哩。
政委說:你的意.
提拔的事,劉鐵本來不打算驚動老板,老板已經把他從鄉裏一步步弄到省裏,他實在不能再麻煩他了,給了他這麼好的台階,他應該自己努力。當然他也明白:努力與回報,是很難成正比的,這一點,他在鄉政府工作時就已經看得很透徹了,盡管他明白“朝中無人莫做官”的道理,他還是不準備再找老板。他常時時提醒自己:不能給老板和他的家人造成一個有所求才常來的印象,巴結的嫌疑是更不能有的,老板也不喜歡這一套。要是老板喜歡人家給他抬轎子,他也不會叫他這個不會說奉承話、下棋也不讓半步的人來陪他,有的是人願意吆五喝六來湊熱鬧。那時候他的親伯伯當著大官,他都不曾向伯伯提出過半點要求,其實他何嚐不想大伯幫他嗬,隻要他發一句話,便可當得他十年的努力,便可改變他的命運,隻是他不願就低求人,要不是他父親開口,他現在十有八九還在當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