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1 / 3)

肯定吃不了的。

老何:那就改毛病。

這時外麵有人喊何半音接電話。半音把頭伸到門外應了一聲,便回屋裏趕緊收拾衣服和頭發。一會出來便容光煥發,儼然一個準備去北京開會的年輕幹部。

老何說:多帶點錢在身上嗬。何半音不說什麼,像沒聽到一樣。

老何見兒子高高興興出門去“接電話”,心裏就高興,巴不得兒子天天這樣精神很好地出去“接電話”。

第四部分第二十六章條條蛇咬人(3)

老何明白,兒子十有八九不是去接電話。因為最近一個時期不再是巷口上的老胡和他老婆月大嫂來叫兒子接電話,而是他們的女兒蝴蝶。

老胡有兩個閨女。大閨女嫁了個好丈夫,在外麵幹得很好,對家裏的貢獻很大,總是讓老胡率先在流星巷享受電話、電視、手機之類的時尚。在流星巷人還不曉得什麼叫做“保險”的時候,大閨女就替老胡夫婦買下了終身養老保險,還在新城區買下了一套房子叫他們搬過去享福,不讓他們再開店做小買賣了。皆因老胡實在不願離開住慣了的老鄰土居,才讓店子繼續開著。別的不說,隻要老何某天沒有準時吆喝著去他店裏喝那二兩酒,他就會有失落感,就會坐立不安,便會跑到坡上去看他是否病了。所以凡老何要出去走幾天是必要先告知老胡的,怕他找他。

老胡的小女兒混得就不怎麼樣,結婚八年後把婚離了,被原丈夫掃地出門,隻帶了點衣服回來。沒有地方去了,隻好跟著父母過日子。至於為什麼會被掃地出門,流星巷人傳說的版本有好幾個,一個大家相對認可的版本說可能是蝴蝶做了對不起丈夫的事,不然她和老胡家也不會接受掃地出門這個結果。

蝴蝶就住在新城區姐姐買給父母的房子裏,每天坐四趟“蓬蓬車”到流星巷來吃飯。她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上午睡到十一點鍾左右。下午到圖書館看書。晚上看電視。不打牌,不抽煙喝酒,不亂交友,人倒也沒有學壞。她隻是時運不濟,家道不和,老胡夫婦也不好指責她。好在姐姐不缺錢,有能力把她養下來。姐姐也巴不得她不再嫁,好讓她在家裏陪伴著老父母。

在了丁縣圖書館,每天下午下班時還在閱覽室看書的也就隻剩下何半音和蝴蝶了。每天傍晚時分,他們用AA製一起坐“蓬蓬車”回流星巷吃晚飯。來往多了,這孤男寡女在那不到一米寬的車廂裏被粘到一起去,是不難理解的事。這事也許老胡夫婦沒有看出來,但何了凡是看出來了的。他不是從兒子的臉相上看出來的,親生骨血的相沒法看,也不能看,就如一個醫生不敢給直係親屬下猛藥治病一樣。老何是從蝴蝶的聲音裏聽出來的,那聲音不再是普通鄰居的聲音,而且蝴蝶來叫兒子接的電話沒有真正接過一次,八成是成雙成對被“蓬蓬車”拉到新城區的房子裏親熱去了。

在兒子二十歲左右,老何著實為他的婚事費過一番腦筋,但那時候他們太苦,居無定所,說的幾門親事——還有一門親事是縣長太太郭如玉說的——都因這個問題而流產了。後來手頭寬裕了些,而何半音又對男女之事沒有了什麼興趣,這事就不了了之,成為了做父親的最大的隱痛,在老何看來,一個正常的男子,怎麼也應完成一個男子不可缺少的床笫之事,就如是山溪裏的水,漲滿了是要流的,就如春天的竹筍,是一定要破土而出的。老何看到兒子一天到晚守著自己,對招搖過市的姑娘視而不見,老何就著急了,兒子不會得了做不成男人的病吧?當老何看到蝴蝶讓兒子變得光彩照人,兒子也男子氣十足時,便放心了。盡管蝴蝶是結過婚的,老何一點也不認為有什麼不妥,半音都這個年紀了,已經沒有挑三揀四的資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