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話鬼話都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句話,一般是用來批評別人的油滑、投機、不誠懇的,可以說是一句罵人的壞話。
但我要你重新看待這句話。
“見人說人話”,就可以和“人”溝通。
“見鬼說鬼話”,就可以和“鬼”溝通。
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話,那就不能溝通了。
所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溝通”的秘訣,也是和人相處、交朋友、給人好印象、了解對方的秘訣,這是一種技巧,一種藝術,哪是油滑、投機、不誠懇呢?
也就是說,和對方交談時,應盡量使用對方能夠認同的語言,並說對方熟習、關心的話題!
比如說,和南部的歐吉桑說話,最好用台語,和客家人說話,最好用客家話……說得不地道沒關係,隻要你說了,便能獲得他們對你的認同。在話題方麵,比如你和有小孩的女性說話,可說說孩子教育和柴米油鹽醬醋茶;和貿易公司職員說話,可說說景氣問題……說得不深入沒關係,隻要你開口了,他們便會不由自主地告訴你很多關於他自己和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你還善於引導,他恐怕連心事都要掏出來了。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人際關係上是很有用的一招,它的厲害在於抓住了人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弱點,在言語上讓對方的自我獲得滿足,對方的防衛意識便會鬆軟下來,並且把你對他的客套、親切,當成你對他的關心,於是就對你產生好感。結果是,你了解他三四分,他對你卻還一無所知。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雖不一定會和對方建立親密的關係,但絕對是接近對方、和對方建立初步關係的好方法,如果你能這麼做,那麼保證受益無窮。
“人話,鬼話”是需要學習訓練的。
——訓練自己和人交往時,多談“您”,而少談“我”;如果你喜歡談“我”,那麼你就很容易把別人對你的客套當成關心。
——多了解各種行業的特色和動態,學習不同族群的語言,了解多了,自然能夠“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什麼人都可以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