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好死”不如“賴活”(1 / 1)

隻要身體不死,心境絕對有蘇醒的一天。

求生存是人類的本能,幾乎可以這麼說,人為了生存,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所以,人性叢林裏,才會有這麼多的紛爭。

可是,也有人在遭逢人生大轉折,遭逢大打擊時,產生“求死’’的念頭,認為活著很痛苦,不如死掉算了!

求死或許也是一種解脫;是不是真的解脫,其實還有宗教層次的問題需要討論,不過本書隻討論現實的問題,孔子不也說“未知生,焉知死”嗎?他也一樣強調“現實”的重要。而對這個問題,古人一句“好死不如賴活”最實際,也是寫字樓叢林裏的最高指導原則。

“好死不如賴活”強調的就是:活著比死了好,因為不管死得如何痛快,這代表的是一切現實的結束,包括“希望”!可是隻要活著,雖然活得很痛苦,很絕望,但總是存在著“希望”!也許這個“希望”在遙遠的未來才可能實現,可是再怎麼說,這還是“希望”啊!但一死,什麼都沒有了。

這麼說,似乎不太能體會想死的人的心情。事實上,“心情”是個人的事,你的心情如何,沒有人在乎,你死,說不定還有人高興哩!

死,代表失敗,這是懦弱的象征,他不是被對手打敗,而是自己把自己打敗!

因此,與其“好死”,不如“賴活”。

所謂“賴活”是指辛苦地活著、委屈地活著、卑微地活著。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地活著。當一個人有了這樣的態度,其實就不會想死,因為他已把對“活著”的要求降到最低,當有了“賴活”的態度,一切境遇便會開始轉好——不是境遇真的轉好,而是因為心境先處於“死”的狀態,由死而生,任何事物,都充滿了新鮮的意義與價值,而由於心境曆經了一趟“死亡之旅”,由死而生之後,人生觀也會產生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寫字樓叢林裏生存競爭的勝負是沒有規則的,既看過程,也看結果,而有了結果,過程就不重要;人們隻會向最後的勝利者獻花,而不會向中途棄權的人致敬。人不必做個打敗別人的勝利者,但要做個戰勝自己的勇者,而你惟一依靠的便是tt好死不如賴活”的韌性。

隻要形體不死,心境絕對有蘇醒的一天,身體一死,便什麼都沒有了。這也是寫字樓叢林裏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