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北京的二環路根本不
讓行人和自行車通行。而且行人和騎車人並不怕堵車,車堵得再嚴實,他們也有辦法通過。
要解決堵車問題,主要是為開小車的人著想。嚴格來說,行人和騎車人確實也應該為用路付
費,尤其要教育他們遵守交通規則,盡量減少出行中對汽車的幹擾。他們用路的付費問題基
本上可以從稅收中解決,因為人人部行路,人人都納稅。這並不會產生嚴重的不公平負擔問
題,附帶提一句,北京的自行車稅每年4.20元,不足以支付與自行車有關的公共開支。自
從1991年恢複對自行車收稅以來,物價漲了一倍,而稅收未漲。
有些好心人怕老百姓負擔不起,免費用路的優點是百姓的負擔輕。但要知道,造路要花
錢是一個客觀事實。用路的人不付錢就變為納稅人付錢。尤其重要的是,生活的提高歸根結
底取決於更多地生產出人民需要的產品。人民如果不願為用路付費,說明應該更多地生產別
的人民需要的商品,而不是多修路。
收稅也好,叫用路人付費也好,都是叫人從口袋裏掏出錢未,似乎很難辦。可是我們從
來也沒有認為,吃冰淇淋叫人從口袋裏掏錢有什麼困難。用路付費和吃冰淇淋付費本質上沒
有什麼兩樣。認為用路付費有難度,其實還是一個認識問題。果確實因為付費太高而人們不
願用路,這說明現在馬路的擁擠恰是免費使用造成的。收了費擁擠就可避免,堵車也不再發
生。一切商品的收費完全是供需雙方自願的。市場經濟的奇妙之處,正在於生產者和消費者
能在價格上達成協議,從而保持供應和需求的均衡。用路收費之後,永遠不會再有堵車問
題。因為用路的人願意為此付費,路不夠的時候,再修一條好了。
我們說,隻要用路的人願意出錢,路就不會不夠用。這和吃冰淇淋一樣,從來沒有聽說
過冰淇淋長時期供不應求。有人反駁說,造路要用土地,而土地是不能被生產出來的,錢冉
多也尤用。但一塊土地是用來種糧、蓋倉庫、造工廠、修住宅、築馬路,就看什麼用場最滿
足人民的需要,或者說哪種用途產出的價值最高。認為農用土地移作它用是一種浪費,這是
一種十分迂腐的見解。
根據香港和新加坡的經驗,小汽車的擁有者為用路付費的負擔比維持汽車本身(利息、
折舊、維修、保險等)的負擔還高出一倍以上。估計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用路忖費水平
雖不會比香港新加坡更高,也不會是很低廉的。因此實施用路付費之後,買車的人還要負擔
加倍支出用於為用路付費。可以肯定,這將壓抑對小汽車的需求。所以汽車工業部門對這一
措施多半抱反對態度。他們的理由是汽車工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近幾年小車市場一直不太
景氣,基本的勢態是供過於求。如果用路冉要付費,汽車行業將遭受近於致命的打擊,對我
國宏觀經濟非常不利。但我認為這一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正好像我們沒有理由叫國家免
費供給錄音帶來保證錄音機工業的發展,或免費供給影碟來促進VCD機的發展。汽車工業如
果因此而發展受阻,上好說明了百姓對它的需求還不足以支撐它的發展。百姓願意將錢花到
別的地方去,不願開汽車上馬路。用國家補貼支撐的消費是虛假的繁榮。靠一般百姓為買小
車的人承擔造路的費用,從公平和效率兩方麵講都沒有理,這種虛假繁榮的代價太高。少發
展一點轎車工業,減少一點堵車,同時將資金、勞動、資源投入到老百姓願意為之付費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