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經濟由於需求(消費加上投資)不足而停滯時才可適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國,形勢
正好相反。我們一直存在投資饑餓症,投資一直過大,使得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政府不得不
用多發鈔票來彌補差額,結果造成通貨膨脹。所以增加儲蓄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增長,穩定物
價使每個人的收入可能逐年上升,並能增加就業機會,保證社會安定。
儲蓄率高,無疑是好事。但我國的資金運用效率很低,重複建設、無效建設相當普遍,
項目的在建周期長,結果是資金的回報率低。究其原因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投資的無人
負責現象。錢是國家的,盈虧由政府承擔,經辦人的責任心顯然不及自己投資來得認真。所
以提高資金運用效率的一個主要辦法是讓居民直接投資,讓居民自己選擇投資目標,決定投
資規模。
然而每個項口需用的資金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億,遠遠超過一家一戶的投資能力,所以
就要有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在中間起作用。它能將成千上萬居民的儲蓄彙集起來,向最有利
的項目去投資。過去資金運用效率低,實際「就是銀行的效率低。銀行缺乏獨立啟主的貸款
權利,貸給誰不貸給誰往往要聽命於政府,而且利率由國家管製,不能隨資金的供需情況而
浮動。過去在計劃經濟體製下,這種銀行是和當時的體製完全匹配的,現在經濟已逐漸轉上
了市場軌道,但銀行仍是原來的結構,當前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已從國家計委撥款改成了從
居民存款中貸款,但銀行基本上卻仍舊是那幾家,辦法仍是老一套,這一形勢造成了許多新
問題。
居民不能直接投資,而要經銀行的手間接投資。居民隨時有權從銀行提款,抽回資金,
重新再投入市場去購買商品。這時出現一元錢用兩遍的危險。因為銀行吸收了居民的存款已
經貸給了基建單位,錢已經變成了廠房、機器設備,可是居民有權將錢再從銀行提出來,再
去市場買東西,豈不是一元錢用兩遍嗎?這就是銀行界的人常說的“下山虎”。當居民預期
將發生通貨膨脹,而銀行又不及時調高利率時,就會發生“老虎下山”的事,嚴重的話金融
體係可以崩潰,結果是每個老百姓受害。防止下山虎最根本的辦法是讓居民直接投資,不通
過銀行。在發達國家中居民的儲蓄絕大部分是直接投資,存銀行的錢極少。這和我國正好相
反。他們直接投資的主要選擇是住房,在美國2/3以上的居民都有自己的住房。其次是買國
家債券、股票,特別是自己創辦企業。
銀行從居民手中集中了大量資金,按理應該貸給既安全又能獲利的建設項目。可是事實
上銀行首先要照顧虧損的國營企業,他們沒有足夠的錢發工資,成百上千的職工等工資買米
下鍋,國家辦的銀行怎能見死不救。可是這種貸款發放出去,多半很難再收回。所以目前國
家銀行負擔著巨額呆帳死帳,幸虧銀行都是國家開的,國家決不會讓銀行倒閉,否則的話銀
行資不抵債,將難以為繼。正因為居民相信銀行不會關門,仍繼續存錢進去。但是這種局麵
造成的後果是居民的儲蓄間接去填補了無效益的虧損企業,社會上真正需要的建設,各種需
要資金又有益於百姓的活動,卻得不到足夠的資金。
出路何在?從長遠來看,國家銀行的職能要改變,虧損的同營企業要改組,要允許非國
營的銀行上市。但從目前來看,應該增加居民的直接投資,減少通過銀行集資的間接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