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中無所謂人盡其才,因為每個人都做同樣的事,都要種

糧、種棉,造房子等等,人們沒有選擇的餘地。然而在市場經濟中,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職

業,各人的才能秉賦也有極大的差別,市場為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專長提供了機會。僅僅由於

這一點,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得以極大地提高。所謂職業,就是一個人為其他人服務的途徑。

由於社會有了分工,形成了職業,每個人向別人提供自己專長的同時,也享受到別人的專

長,你可以享受到名廚師燒的菜,聽到第一流音樂家的演奏,欣賞尖端運動員的表演等等。

所以尋找工作或謀職,是尋求自己最有專長、最有興趣的工作,並不是放在一架機器裏做一

顆螺絲釘。

然而如何保證各人能找到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職業就遠非易事了。叫醫生去種地,叫音

樂家去煉鋼鐵,叫煉鋼工人去管大學,社會就要遭難,每個人的收入都會降低。每種職業需

要的人數不同,而且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還會有新的職業出現。人的

才能和興趣是由各人主觀決定的,它未必正好滿足社會的需要。會唱歌又想當歌星的人遠遠

超過社會可以容納的歌星人數,所以從宏觀上看,要滿足每個人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市場有

一種篩選機製,在一個充分公平競爭的市場內,它會區別出誰是世界級歌星,誰是國家級,

誰是地方級,誰是卡拉OK級。上不了級的說明他在這方麵與別人相比並無優勢,他應該尋

求其他機會來為社會服務。一個社會要做到人盡其才,就要有勞務市場,要有人才交流,而

且要讓一切人支付很少的代價就能方便地利用這些設施。政府應幫助失業人員重新培訓;學

生在進職業學校或在大學選科時應當得到充分的市場信息和政府的指導;就業和人才情況要

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尤其是人事部門要幫助人員的優化流動,而不是設置障礙,或自以為是

地瞎指揮。

要鼓勵人盡其才,就應對施展才能的人給予恰如其分的報酬。一個社會如果經常虧待創

造了更多財富的人,就說明這個社會在製度上出了毛病。人出於公心,無私奉獻當然值得鼓

勵,然而作為一種取得報酬的製度,卻決不可一味強調覺悟。尤其是,如果創造財富的人沒

有得到應得的報酬,這部分財富必定被沒有創造它的人所瓜分。中國雖然還窮,但有許多地

方比最富的國家還闊氣。中國街上豪華型小汽車的比例大大超過美國;中國公款吃喝一年幾

千億;非但吃喝,連嫖賭都可以報銷;中國開會時多半要送禮品,有些名人家裏的公文包堆

有幾尺高。至於貪汙賄賂,不義之財更不在話下。這些財富都是勞動創造的,可是沒有分配

到創造它的人手中。卻分給了不相幹的人,人們的工資所得怎麼能不減少?在傳統經濟學裏

常說社會要做到按勞分配,在市場經濟中則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分配,這就是“要素市場”。

如果能杜絕一切非要素市場的分配,堵塞了漏洞,人們的勞動報酬當然會提高。

我們進一步要問,為什麼有一些人並未創造財富卻能分享別人的成果?這與一個社會如

何在其成員之間分配全部產品的製度規則有關。所謂經濟製度就是人們分配社會產品的規

則。在市場經濟中,人們出賣生產要素,從而獲得其收入。學過宏觀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國

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二,一是將最終產品的產值相加,二是將要素所得相加。這二者應

當是一致的。此處暗含的意義就是,創造出來的財富都分配給了創造財富的人。在計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