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這兩派人各有各
的理由,在美國各州的法律對待這一問題的態度是不同的。有的州法律規定必須安裝並佩
帶,否則要罰款;有的州則沒有這種規定。要知道,並不是一切有利於安全的規定都是合理
的。例如在超級公路上行車限速應是每小時60裏還是55裏,在美國一直是引起爭論的問
題。為了弄清正確答案,花了幾百萬美元做試驗和調研。單從安全看,無疑55裏比60裏更
安全,但車速慢降低了效率,總體上未必有利。加裝安全帶也有同樣的問題,因為加裝和使
用安全帶都有其成本,有的不能用錢表示(例如不舒適感,麻煩、費時間),但終究也是一
種代價。拿北京的情況看,規定頒布半年多以來幾乎沒有認真執行過,現在已基本流於形
式,出租汽車司機多半隻把帶子放在胸`前,並不真的係牢。在北京駕車和美國不同,北京的
車子多半在市內跑,速度快不起來。在美國,汽車的行駛大多是在城市間,速度也高,此時
萬一出事安全帶可以起較大的作用。北京市內幾十萬輛車,為了加裝安全帶至少花掉了上億
元直接成本。現在看來這一億元是花了冤枉錢。公安部後來發的通知似乎已經總結了安全帶
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值得欽佩。但原先必須係安全帶的規定是否應該明令廢止?我認為明令
廢止比這含糊其辭要好,一方麵這樣可以保持安全帶和其他安全裝置的規定上的一致性,尤
其重要的是可以保證規定的嚴肅性。我國當前推行法製的主要問題不是法律不健全,而是執
法不嚴。如果法律可以任意執行或不執行,法律再多,除了觀賞又有何用?
1994年7月28日
納什獲獎有感:從斯密到納什
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獎給了在對策論研究方麵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普林斯頓
大學的納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豪爾紹尼以及波恩大學的澤爾滕。他們三人中,納什在
國內的知名度最高。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委托亞洲開發銀行的湯敏博士和我主編的《現代經濟
學前沿專題》第一集中就有張欣博士寫的一篇專門介紹對策論的文章,其中對上述三位經濟
學家的貢獻都作了介紹,但較多的篇幅介紹了納什的工作。以前諾貝爾經濟學獎獎給了對:
製度研究有傑出貢獻的科斯,諾斯等人,而1994年又獎給了研究對策的人,實際上製度就
是在對策中形成的,所以諾貝爾獎的這一趨勢性變化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顯然
受到中國改革和東歐劇變的影響,當然也因為當今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受著貧困的煎熬,他
們的經濟製度存在嚴重的缺陷。他們有的至今執迷不悟(當然是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雖
然知道有病,卻開不出處方。何況製度轉變最成功的中國也遠沒有解決全部問題,我們能否
不經太大的震蕩就建成一個有健全製度的社會,至今還充滿著未知數。
其實,真正深刻地思考過經濟問題的人,沒有一個人離得開製度問題。經濟學的奠基人
亞當·斯密,他最主要的貢獻就是發現了那隻看不見的手,他提出了與一般人的見解大相徑
庭的結論:每個人追求自身的利益可以增進整體利益。以後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隻是將斯密的
結論更精確化、更嚴密化。到本世紀中完成了一般均衡理論的證明,可以說微觀經濟學的大
廈已經建成。從表麵上看,它隻是證明了在競爭條件下達到的全麵均衡可以使資源配置的效
益最好。但從製度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其意義卻要深遠得多。斯密隻是說,個人追求自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