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橋一被炸毀,頓時都失去了戰鬥的意誌和目的,隨即收攏兵力暫時停戰。

袁世江身上又添了傷,大腿上挨了一刺刀,好在不太深,卻也足以讓他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馬上組織突圍吧。”程子強建議道:“趁倭軍還沒做好下一步戰術意圖之前。”

袁世江有點癡癡呆呆地說:“金俊真的去把橋炸了?為了這麼座橋死這麼多人,到底是為啥?”

程子強沒有回答,隻是敦促這袁世江馬上組織突圍。對於攻占和炸毀東陽橋的理由,他已經和袁世江解釋了多遍,相信袁世江對此是心知肚明的。

東陽橋是上下幾十裏唯一一座可以通行汽車的橋梁,由於它的鋼架結構,它甚至是整個地區可以通行重型裝備的唯一橋梁,因此東陽橋不僅僅是一座橋而已,還是一個戰略裝備,當年倭國要在這個偏僻的地方建這麼一座搞標準的橋梁,恐怕是有其戰略意圖的。

現在東陽橋被炸毀了,倭軍的整個進攻策略被有效的遲滯,他們甚至不的不修改起戰略意圖來彌補這一戰略缺憾了。

當晚,橋頭鎮附近的老百姓都聽見,東陽橋附近的槍聲整整響了一夜,然後就漸漸的往南去了。後來倭軍抓了百姓來幫他們收屍,光完整的倭人屍體就收拾了兩百來具,還有不少實在湊不齊的隻得囫圇一把火燒了,然後分灰了事,其實保不齊裏麵攙了個把華夏軍的胳膊腿什麼的,正所謂生前的死對頭,死後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這些百姓暗地裏還趁機收拾了不少華夏軍戰士的屍體,悄悄的掩埋了。

但是在倭軍的戰報上,隻是“客觀”地上報了吉田小隊全滅的消息,對於僑民義勇隊的傷亡情況,全列入平民傷亡。其實在所有的交火中,僑民義勇隊的傷亡都是列入平民傷亡的,倭國借此向世界媒體控訴華夏軍屠殺倭國僑民的“事實”,並以此為借口從本土和殖民地鹽國調集了大量軍隊和重型裝備以保護平民為由進入華夏東四省戰區,人為的讓戰爭升級了。一周後雙方在戰鬥中投入了航空兵和裝甲部隊,武裝衝突終於升級為一場大規模的會戰。華夏軍在毫無戰爭準備的情況下,會戰中處處處於被動境地。

無奈之下,華夏東四省的最高統帥鳳帥,除了向中央政府求援外,還準備把自己的私房家底——警衛旅和才從斯洛購買來的30輛T85坦克投入反擊。

但在此之前,東陽橋戰鬥的華夏軍官袁世江卻在一個小縣城被軍隊征用的監獄囚室裏,用人家讓他寫認罪狀的紙筆,憑借著自己記憶,寫下了一份名單。

東陽橋戰鬥殉國官兵名單:

十七師補充營上尉副官王一田、

中尉倉庫助理黃旭、

十七師通訊連上尉金俊、

十七師二十五團中尉唐飛……

十七師補充營續任副官程子強……

十七師憲兵上士蔣智……

十七師二十四團七營營部中士羅凱……

十七師補充營一等兵……

寫到最後,袁世江自己都佩服起自己來,自己的記憶力真好啊……居然記得這麽多名字……他同時也很懊惱,因為有很多人的名字他實在想不起來了,還有很多人他連名字都還不知道。

“剩下的讓別人去補充吧。”袁世江最後滿意地看了看名單,還是覺得有點不妥,他有提起筆來,把程子強的名字劃掉了,然後另起了一張紙寫道:東陽橋戰鬥中失蹤官兵名單……

第一卷 血戰東陽橋終 下卷龍的反擊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