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是醫院,請保持安靜。”
三人立刻強忍了笑,袁世江的腮幫子也鼓出兩個包來。
見屋裏的人都安靜了,李依依關門出去了。程子強忽然壞笑著說:“世江剛才老二老二的說,搞不好人家都偷聽去了。”
此言一出,袁世江再也忍不住,立馬又爆笑了一回,不過這次李依依沒有前來製止。
開了幾句略帶葷腥的玩笑話,幾人開始進入了議題。
郎亦文這次去首都石頭城隻要來了一個旅的編製,按照時下華夏軍隊的編製,一個旅下轄兩個團四個營。這點勢力是沒辦法和鳳三抗衡的,倒不是郎亦文非要爭個什麼,隻是勢力小了做點其它的什麼事情都難,催不來款,要不來槍,這股小小的勢力早晚要被別人吞並,一旦失去了獨立性,那麼萬事就要由別人做主了。
為此郎亦文還是想了一些對策的,因為人員不成問題,他是著名的抗倭英雄,前來投奔的人是不少的,因此郎亦文設立了若幹諸如教導團,士官訓練團、新兵補充團等編製,打擦邊球來收容人員。不過他的野戰部隊是要注定打造成一隻精銳的,在東四省的戰鬥中,他深刻明白了,軍隊的戰鬥力是多麼的重要,烏合之眾人數再說也隻有潰退的份,難怪古人說兵在精不在多。
郎亦文采取了程子強的建議,把一旅兩團製,改編為一旅多營製(暫編三個步兵營),並以營為基本獨立的作戰單位,這樣編製的好處一是由於旅的編製內沒有團,減少了機關閑雜人員,另外由於沒有團的編製,為教導團等單位編了一個存在的借口。二是這種編製更適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需要。不過這種編製也不是說編就有用的,其通訊條件一定要跟上去。為此郎亦文幾乎是拚了命的搜集通訊器材和人才,他的標準是:前出小分隊,哪怕隻有一個排的兵力,也能得到通訊器材的支援。這在歐洲軍隊裏不算什麼,但是在華夏已經是頭一號了。事實上,在郎亦文指揮裝甲突擊集群的時候,當時部隊的通訊保障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這一標準。郎亦文食髓知味,故而樂此不疲。
解決了部隊的編製問題,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又來了。
正文 第八章 令人頭痛的問題(二)
更新時間:2008-9-24 11:27:13 本章字數:3030
武器。看小說首選更新最快的
沒有了武器,再精銳的部隊也不能發揮他的威力。
東四省殘軍敗退進關內時,隨身根本沒攜帶什麼武器,就算有一些,在之後的顛沛流離中也遺失殆盡了。眼下隻從郎亦文的部隊來看,別說是重武器,就是槍支也十分缺乏。
郎亦文這次去要編製,同時也是要裝備,中央統帥部隻給了他九個連的建製輕武器,細算下來勉強夠裝備一個團的,可去軍械庫才知道,這個所謂的連建製輕武器,隻包括50支7.92MM手動步槍和兩挺洛克人輕機槍,而且都是舊貨,一看就是被其他部隊淘汰下來的垃圾。眼看著這個“侄子”著急,朱漢之到是大方,送給給郎亦文50支晉造衝鋒槍和一批子彈,並承諾:“咱們晉西雖然窮,軍工底子薄,但是隻要世侄你開口,別的不敢說,手榴彈管夠,這個咱們自己就能生產。”
就為了這句話,郎亦文又大大的欠了朱漢之一份人情,不過人情嘛,都是欠來欠去的。郎亦文欣慰的是,從關外逃出的不少軍工人才歸於他的麾下了。原本東四省的軍工能力還是很強的,號稱每天可以提供一個步兵營的武器裝備,此外還可以生產150MM重型迫擊炮。但東四省淪陷後,大量的人才流失凋零。郎亦文以這些人才為骨幹,建立了獨立旅軍械修理所,所長任命為中校軍銜,這個待遇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