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亦文一聽,眼睛一亮說:“好啊,有大醫院的護士來給指導工作,我們平時請都請不來呢。”然後馬上安排袁世江派唐丹領兩人去了,小豆子主動要求繼續開車,也被應允了。
等兩位護士一走,郎亦文立刻安排車輛讓相關的人員前往軍械修理所,兩地距離不遠,半個小時就到了。程子強見沿途戒備森嚴,就隨口讚道:“你的警衛工作安排的不錯啊。”
郎亦文笑道:“是啊,你說的,男人的槍不能隨便給別人看。”
程子強笑著說:“我就一句話沒說對路,你們到底要笑話到什麼時候啊。”
“死的時候。”袁世江插嘴說,“不過照仗這麼打下去的話,這個時候不會來的太晚的。”
有很大的一批東四省軍官認為中央政府有地域歧視,每個連配發的武器隻有50支步槍和兩挺輕機槍,這種想法甚至連郎亦文、鳳三之類的高級軍官都有,郎亦文就親口對部下說過:“那些中央大員,說話都是很很客氣的,但給東西就很吝嗇。”其實他們的看法是有片麵性的,雖然中央軍的配給要好一些,但也強不到哪裏去,因為國際的武器全麵禁運協議已經生效,中央政府不得不精打細算了。
在程子強逃亡期間,國際社會已經通過了武器禁運的相關協議,禁止向亞細亞有武裝衝突的地區出售武器。據說這樣是為了保障平民的安全,很多記者向世界公布了華夏與倭國在戰鬥中屠戮平民和虐殺戰俘的行為,引起強烈反響,直接促成了武器禁運協議的出台。其實關於倭國屠戮華夏平民的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甚至連一名日本記者也哀歎道:倭國士兵已經遺失了他們所有的武士精神。但是相反的,華夏方也有屠戮倭國平民的行為,不過大多是因為報複、極端愛國者的宣泄和犯罪分子趁火打劫造成的,無論強度和數量都比倭國的少的多,嚴格的說還在戰爭暴行的合理比率之內。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可能發生類似的事件。不過因此實行武器的全麵禁運,對華夏絕對是不公平的。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華夏與倭國都在努力發展這自己的國內經濟,但是卻選擇了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
華夏選擇的是農輕重尖的正常發展模式,即先發展農業,等農業基礎雄厚之後,在利用強大的農業基礎來發展輕工業,隨即再發展重工業,和高精尖科技。雖然這樣的發展模式速度慢一些,但基礎堅實,後勁強勁。因為人類所有的文明成果,都是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於土地,沒有強大的農業支撐,一切都是鏡花水月。但是命運給華夏的時間太短了,雖然華夏的經濟不斷騰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但是重工業和高精尖科技還很薄弱;而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恰恰相反,處處顯出急功近利的表現,國內貧富差距增大,社會矛盾突出,又缺乏應付經濟危機的經驗,也沒有海外殖民地來轉嫁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倭國侵略鄰國是必然的生存手段。
由於上述原因,所謂的武器禁運協議對華夏國傷害極大,倭國已經可以製造飛機和航空母艦了,而華夏國的軍工廠才隻能像拚積木似的修理坦克和飛機。所以在戰略上,華夏一直對倭國的挑釁采取忍讓態度,能不打就不打,可是現在忍讓已經沒用了,就隻能采取令一個方式了,那就是拖和擾。
華夏的國力注定了這場戰爭一旦打響,必然是一場長期的戰爭,倭國經濟薄弱,承受不住長期戰爭的消耗;第二個是擾。在戰爭初期,華夏的是必然的,那麼不能給倭國機會來消化他的戰爭成果,必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