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華夏對外號稱的是可以製造飛機、坦克等現代化兵器,其實受農輕重尖經濟發展戰略的影響,從設計到製造都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所謂的製造,最多隻能叫組裝。這就國外各類原材料、半成品,特別是發動機的進口依賴極重,一旦國際上有風吹草動,國內的“製造”能力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空軍損失慘重的情況下,空勤團還可以得到飛機配額,實在是倍受大本營關注的結果。
十一天後,四架嶄新的雙翼雙座的“舊”偵察機,順利轉場,在空勤團新修建的跑道上安全降落,並且進駐了加班加點修建的機庫裏。
說他們新是因為他們確實是新組裝出來的,說他們舊,是因為他們的型號太舊了,這些飛機是羅馬在歐戰前設計的名用郵政飛機(U20),半路出家被改裝為戰鬥機,準備三挺7.7mm機槍,華夏的改進型改為三挺7.62mm或7.92mm機槍,以適應華夏的主流彈藥。論性能,這種飛機在同類機型中還是不錯的,不過早在歐戰末期,空戰就進入到了噴氣時代,想來是中港戰役已經消耗了大量的戰略儲備,目前也就隻能拚湊出這種舊型號飛機來了。
不過這種飛機也有優點,那就是低空機動性好,滯空時間長,作為偵察機、巡航機或者在對方沒有猛烈防空火力時進行對地支援還是不錯的,總之一句話,聊勝於無。
這四架舊型號飛機的編入,同時也創建了一個先河,一隻新型的部隊就此建立了。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空勤團被人稱作是四不像部隊。他的名字全稱是空軍特別勤務團,但是他不歸屬空軍管轄,而是直屬於華夏軍事大本營,而且起人員主題構成是陸軍。你說他是陸軍吧,他的編製內又有航空兵,一個團級陸戰單位內編有航空兵,這在當時,即使是世界範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但是這個團又不單純是一直常規或者突擊部隊,因為他還有自己獨立的情報部隊和特工部門,如此來看在當時的情況下被稱為四不像也不過分。
飛機雖然順利轉場了,但是所屬的配件輔助設施必須從陸路運送過來,因此自從飛機進駐空勤團後,第一次正式飛行已經是一個月以後了。
再被六宮陵守軍和亞裔步兵團成員的軍事素質嚴酷打擊之後,原有的訓練隊員的士氣空前的低落,兩星期之後當得知又有一批調入的新兵到達時,即便的程子強的百般利誘,也沒有人在願意去帶新兵完成體能測試了,用他們的話來說:“天知道這次又會來什麼怪物?”
程子強到也不勉強他們,直接從原六宮陵守軍的舊部裏挑了一些去了,結果大出意外,這批新兵的素質低的嚇死人,最後總算稀稀拉拉的到達集合後,居然還有掉眼淚的。可惜了,逞威風的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
程子強對此也很不滿意,原本空勤團訓練的淘汰率就高,調這些人來浪費時間不說,身體素質太差訓練的危險性也高啊。
檢閱著這批新兵,程子強一個勁兒地搖頭抬氣,這些兵個子普遍不高,其實對於空降兵來說,這也不算缺點,關鍵是素質!素質才是關鍵啊。
程子強越看越傷心,心說看來得跟上麵說說了,調這些兵來有什麼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