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後整整一天的時間裏,至少有十隻傘降部隊在這裏受理的新的攻擊任務,而這個通訊站也發出了上百條的命令,讓整個石頭城地區成為了大戰場。傘兵、遊擊隊、皈正部隊、被華夏情報部門控製的所有武裝力量,甚至自發起來的武裝平民向倭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一時間倭軍已經沒有了前方和後方的概念,失去了後方的支援,前線的倭軍在華夏軍正規部隊的攻擊下,壓力倍增,很快就支撐不住了。
午後,一隻倭軍小分隊對通訊站發起了反攻,程子強判斷倭軍並沒有發現這裏是石頭城地區華夏武裝力量的總指揮部,隻是“例行”的反擊。這樣的進攻在之後的兩天內又發生過三四次。第三天,由於附近的倭軍均被華夏武裝力量肅清或者包圍,因此通信站整天都沒有遭受進攻。但是從第四天起,倭軍從中港以及周邊縱深地區再次調入了預備隊,並且由於華夏軍的節節勝利,前線距離石頭城越來越近了,而此時敵後的武裝力量(包括)傘兵由於補給不利,攻勢也逐漸消退,有些地方轉入防禦,有些部隊重新打起遊擊來。甚至有的皈正部隊又二次投降,不過這次倭軍不在相信他們了,所以二次投降的部隊結果都不好,同時兩國平民之間的矛盾也再次激化,暴力行為成為普遍的問候語。
倭軍不是笨蛋,他們也開始懷疑通訊站的指揮部性質了,在一係列試探性的進攻後,倭軍集結了一個大隊的精銳兵力直插通訊站,周圍的華夏境界分隊抵擋不住紛紛敗退。但是當倭軍到達通訊站的時候,卻發現這裏已經人去屋空了。
程子強對倭軍的瘋狂反擊早有準備,在這個地區他早就預設了三個指揮部,並且組織了一隻車隊,車上裝載著通訊儀器,必要時可以進行機動指揮。雖然周旋餘地不大,卻屢屢避過倭軍的追剿。而他的最後一個指揮部,則設在了他最初被倭國人發現的地方,紅磨坊監獄,而他,也正是從這裏走上漢奸道路的。
從哪裏開始,就在哪裏結束,頗具諷刺意味。
監獄修建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裏麵的某些人出去,同樣的外麵人想要闖進來同樣也難。
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監獄,程子強當初派了整整一個連的皈正部隊來占領,並且又在監獄裏征募了兩三百抗倭分子加入(其餘的犯人都放去逃命了。)
由於這所監獄不是什麼重要部門,因此在皈正部隊占領這裏的之後,倭軍並沒有對這裏發起像樣的反擊,這裏的部隊也不去招惹倭軍,此時倭軍已經是處處在救火,也懶得理會這隻小部隊了,直到程子強把指揮部搬到了這裏。
“這裏要麼是我們勝利的祭壇,要麼就是我們的墳墓!”程子強向他的部下宣布道。
反擊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星期了,前線的炮聲已經能夠耳聞,但此時也正式敵後華夏武裝力量最艱難的時候。有些遊擊隊被打散了,重新潛伏了起來,傘兵們也傷亡慘重,有些皈正部隊開始立場不穩了。程子強下令能潛伏的部隊暫時潛伏起來,已經占領的戰略要點分類死守、放棄或者炸毀。能夠機動的部隊向分類死守的戰略要點集結,正想程子強所說的:現在已經是最後關頭,要麼活著走向勝利,要麼死去走向光榮。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正文 第二十章
更新時間:2009-7-21 17:56:35 本章字數:2356
相對於華夏傘兵和遊擊部隊的窘迫,倭軍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物資貯備已經接近枯竭,本土被轟炸後的惡果也開始逐步呈現,已經屋裏對前線進行有力的支援。不過倭國的天皇倒是在轟炸中幸存了下來,因為在轟炸時,他和幾位皇族成員正在歐洲訪問,和歐洲列強商討繼續對華夏武器禁運和對倭國進口廢銅爛鐵的問題……戰後也有消息說華夏是故意選擇這個檔口對其本土進行轟炸的,因為雖然無數年輕的士兵願意為天皇去死,但是天皇卻未必會為他的百姓去死,留下的東西總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