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心裏一沉,他知道,一紀就是十二年,看來,十月二十日是道坎,也是自己的大限,過了這道坎,尚有十二年好活。否則……他的心突然像被針紮了一下,渾身一哆嗦,手捂著胸口,兩眼有些茫然地望著天空。

空空輕輕地歎了一口氣,說了一聲,請皇上多多保重,轉身飄然而去。

空空和尚看了趙匡胤幾眼,便斷定了他的死亡之期,這事似乎神了。其實則不然,空空和尚是一位世外高人,他不僅熟識天文地理、奇門八卦之術,而且還精通醫道,他從趙匡胤的臉色和眼神中看出,趙匡胤積勞成疾,已經是病入膏肓。有人要問,既然精通醫道,為何不施妙手救他一命呢?不要忘了,藥不醫死人,當一個人的大限到來的時候,就等於閻羅王已經向他發出了請柬,閻羅王要請你去,就沒有人能阻止得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要人三更死,不會留人到五更。

晉王趙光義站在不遠處,雖然他兩眼看著遠方,裝做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其實,他在側耳細聽,趙匡胤剛才與空空和尚的對話,他全都聽到了。他朝遠去的空空和尚的背影看了一眼,悄悄地走到一邊去了,但見他眼神深邃,臉上毫無表情,給人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

4.同命運賽跑

趙匡胤返回汴梁後,將自己關在宮裏,什麼人也不見,三天沒有出門,此時距十月二十日,還有五個多月,不足二百天,這可能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日子。作為一國之君,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頭等大事,就是降複北漢,打敗遼邦,收複燕雲十六州,統一天下。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心願。

趙匡胤是一位錚錚鐵漢,從來不向命運低頭,他要與命運賽跑,為統一天下作最後一搏。

三天之後,趙匡胤像沒事一樣,照樣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在晉王趙光義、宰相薛居正和戶部官員的陪同下,視察了封樁庫。

封樁庫是趙匡胤特設的一座倉庫,自收複荊湖、後蜀之後,左藏庫即國庫的積存逐漸豐盈,國家的財政收入逐漸有了積餘。於是,他命戶部設了這座封樁庫,每年歲末,命戶部將財政積餘從左藏庫轉到這座特設的倉庫,由於這個庫的財物是隻進不出,入庫便被封儲,所以取名叫封樁庫。

封樁庫是趙匡胤為最後統一天下埋下的伏筆,也是他高瞻遠矚的精彩一筆。看來,封樁庫是要派上用場了。

趙匡胤知道時間不等人,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統一大業。於是他下詔討伐北漢,對北漢正式宣戰。他認為北漢乃彈丸小國,不須親自出馬就可以搞定。他想乘征討北漢之機,調養好身體,待消滅北漢之後,再禦駕親征,收複燕雲十六州,一舉完成統一大業。

經過縝密思考,趙匡胤決定,以黨進為河東道行營軍都部署,以潘美為都監,以楊光美為都虞侯,同牛光進、米文義等兵分五路,分進合擊,征討北漢。同時,又命令郭進等人分別率兵對太原周圍的忻、代、汾、沁、遼、石等州發起進攻,與攻打太原的主力軍遙相呼應。

如此大的攻勢,在以前從未有過。看來,趙匡胤是想以泰山壓頂之勢,迅速解決戰鬥。

大軍出發之後,趙匡胤每天都關注著前方的戰報,積極地準備著迎接和犒勞凱旋的北伐將士。他相信,這一天已經近在咫尺了。

剛開始,戰局確實是沿著他的思路發展,各路宋軍連連奏捷,北漢軍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