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發揮創造性也是對老師工作的協助。所有的老師都希望學生掌握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而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往往在學生自己的實踐中產生。一位外語老師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外語的經驗,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同學們對這次交流活動很滿意,覺得有收獲。老師在這次活動以後,連連說:“大開眼界,大開眼界,沒想到學生有這麼多好方法,對我的幫助太大了。”
反映情況,提出意見也是關心老師、協助老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麵,有的同學不願意提意見,覺得不同意見會使老師不高興,也有的同學不善於提意見,原本是好心,但態度和用語不恰當,令人很難接受。其實,同學不滿意的所在,往往正是老師工作的難點。隻要注意方法,不同意見也會受到老師的歡迎。老師最苦惱的是知道學生不滿意,又弄不清為什麼不滿意,找不到使學生滿意的辦法。這時候提出意見正是老師求之不得的,怎麼會不高興呢?有許多問題隻有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解決,如果大家都抱著負責任的態度提出自己的主張,教育工作就會由於得到學生的協助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學生的禮儀(4)
◎友愛同學
學生時代,是人生最寶貴的時代;同學關係,是人生最寶貴的人際關係。同學間的交際具有平等性和非功利性的特點,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友誼,最純潔、最穩定、最長久。經曆過學生時代的人,大凡都有這樣的感覺:平時最貼心的朋友,往往都是小學、中學或大學時代的同學。
如何在學生時代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為日後的人生釀造一杯回味無窮的甘醇美酒呢?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時時處處事事以禮相待。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禮儀形式的養成及訓練。
1、同學之間的禮儀
每天早晨同學相見時,應互相致意問早、問好。同學問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後再拿,用後及時歸還,並要致謝。
在教室裏要隨時保持安靜、整潔,維護教室良好的學習環境。課間不要追跑打鬧,以免教室桌椅歪斜,塵土飛揚,影響同學的學習休息及身心健康。
課間休息時,在樓道內行走要靠右慢行,不要快速奔跑猛拐,遇同學時放慢腳步慢行禮讓。
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僅不應嘲笑、冷落、歧視,而且應該熱情幫助。既可幫助對方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也可用安慰、同情、鼓勵的話語去撫平對方心靈的皺折,有時,即使是一句話也不說,但陪對方散步、打打球也不失為友愛的方式。.
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品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同學討厭的事不要去做,千萬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古人說:“慧於心而秀於言。”與同學說話,能使心靈的聰慧得到交流,能使同學之間增加了解、增進情誼和相互增長知識。但要起到這樣的作用,就要注意與同學說話的禮儀。也往往由此而能推斷出這位同學的品性教養、思想麵貌和文化水平。那麼,與同學說話具體應注意哪些禮儀呢?下麵分成態度和內容兩個方麵來講。
(1)說話態度
與同學說話要態度誠懇、謙虛;要語調平和,不可裝腔作勢;還要關心聽自己說話同學的興趣和情緒。聽同學說話時,態度要認真,不可做其他事,不可表示倦怠、打哈欠或焦急地看鍾表;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要插話或提問一定要先打招呼;若同學說得欠妥或說錯了,應在不傷害同學自尊心的情況下,懇切、委婉地指出。
(2)說話內容
與同學說話的內容要真誠實在,要實事求是地談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不說胡亂恭維別人的話,也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事,更不說不文明的汙言穢語。
古人說:“言,心聲也。”一個學生說話的態度和內容若是美的,那麼,他的心靈也必然是美的。
2、學習生活禮儀
在學習上,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學習好的同學在保持謙虛、戒驕戒躁的同時要主動真誠地幫助學習差的同學;學習較差的同學應虛心求教,獨立思考,不能抄作業或偷看答案。
同學之間天天相處,難免會有一些磕磕撞撞的事或意見上的分歧。這時,要克製自己、尊重別人,要破除身上的“驕”、“嬌”二氣,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不能使氣任性,也不能用不文明的語言辱罵同學,更不能粗暴地動手打架。對同學如果有意見發表,應以委婉口氣為宜,不要隨便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同學的不是。
向同學詢問事情,實際上是麻煩別人對自己進行幫助和指導,因而,要注意如下幾方麵的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