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篇 開啟心靈之鎖(3)(1 / 3)

保護自己的口舌

惟有聰明人才善於把許多意思壓縮在一句話裏。

——阿裏斯托芬

柯立芝是美國第30任總統。他雖然政績平平,卻也極有特色。

1924年,柯立芝競選連任,以壓倒優勢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共和黨的競選口號是:“保持冷靜,保持柯立芝”。

自從入主白宮以後,他常把搖椅放在前門廊裏,晚上坐在那裏抽雪茄。比起其他任何一個總統來,他做的工作最少,做的決策也最少。評論家門肯說:“他在5年又7個月的總統生涯中,所做出的最大功績就是比其他任何一個總統睡得都多——睡覺多,說話少。他把自己裹在高尚神聖的沉默中,雙腳搭在桌子上,打發走一天天懶惰的日子。”人們給柯立芝起了一個綽號“沉默的卡爾文”,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柯立芝真正能做到隻說三言兩語,甚至一言不發,如果他要這樣做的話。

1924年大選時,心急的新聞記者找到柯立芝,問他:“關於這次競選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沒有。”柯立芝回答說。

“你能就世界局勢給我們談點什麼嗎?”另一個記者問道。

“不能。”

“能談一下關於禁酒令的消息嗎?”

“不能。”

當失望的記者們要離開時,柯立芝嚴肅地說:“記住,不要引用我的話。”

他在加利福尼亞州旅行結束後要返回華盛頓時,電台記者采訪了他,問他對美國人民有什麼話要說,他愣了一會兒,說:“再見。”

柯立芝知道自己該怎樣應付這種場麵。“如果你什麼也不說,”他有一次這樣解釋道,“就不會有人要你去重複。”

據門肯回憶說:“柯立芝作為美國總統的有價值的記錄幾乎是個空白,沒有什麼人記得他做過什麼事,或說過什麼話。”但門肯錯了,柯立芝說過的很多話後來都成了名言警句。

1919年,他擔任馬薩諸塞州州長時,波士頓警察舉行罷工,他對此評論道:“任何人,不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沒有權力舉行罷工反對公共安全。”這話使他在全美國出了名,對他日後當選總統頗有裨益。

會算計的安妮

以掙錢為最高目標的人,正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生命和靈魂出賣給富人或者代表金錢的組合體。

——泰戈爾

安妮是一位中年婦女,正在紐約一所大學攻讀文學學位。她被介紹給一位職業作家,說她可以幫助這位作家編輯他已經撰寫的一係列小故事。安妮過去從來沒有編輯過小說,但是15年以前她在澳大利亞期間當過一位紀錄片編輯的助理。她對戲劇有一種自然的本能。在美國的15年裏,安妮遇到了不少坎坷,日子過得很清苦。為了謀生,她常常被迫幹一些令人厭煩、工資最少的苦力活兒。她恨透了這個世界,對金錢和人們的態度十分消極。

6個月之前,她被從推銷舊汽車的工作上解雇。她又一次失業了。

盡管安妮沒有顯示自己天賦的事業記錄,但是作家感覺到她具有編輯的直覺。見到她以後,他決定讓她試一試。作家同意3篇短小說付給安妮3000美元。

跟作家在一塊兒工作,編輯完一篇小說之後,安妮內心開始琢磨也許她付出的勞動太便宜了。她想為了多掙錢,她可以改變自己的工作安排,將按件算錢改成按時算錢。她向作家提出此事,大聲爭辯道,他如何利用她的廉價勞動力。作家說,假如安妮能夠精確地記錄自己的工作時間,他就答應這樣做,並且每小時付給她25美元。安妮很高興,因為她每小時的工作從未得到過這麼多的錢。

安妮開始伏案編輯另一篇小說。不久,她便意識到扣除自己的吃飯時間,每個小時15分鍾的抽煙休息時間,以及在工作時間裏上廁所的時間,她真正的工作時間很少。她花在另一篇小說上的時間隻有10個小時。這樣算來,每篇小說大約為250美元。

她發現自己隻不過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她又想與作家重新談判。她衝著作家嚷道,由於按時間計算,他們的工作場所已經失去了愛,她想重新得到那種愛。她想恢複原來的安排。作家回答道:“我沒有失去那種愛,我一直將它埋在心中。要是你失掉了愛的話,那麼該由你把它找回來。更確切地講,整個這件事對你來說從來談不上愛的問題,僅僅是為了錢。這裏發生的一切是因為你想從中得到更多的錢。”

忍無可忍

做一個惹人討厭的人的秘訣就是告訴別人一切。

——伏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