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知道世界是如此遼闊與豐富,未知的事物是一輩子也難窺其究竟時,反觀自己,如果每天還在跟東亞一個叫台灣的島嶼上、一座位於北部名為台北的城市裏、一棟坐落東區的辦公室內的某個人鉤心鬥角,一定會覺得這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而且是愚不可及的事情。
有人說朋友就像一本一本的好書,其實在現今每個人吸收的知識跟普遍學曆都提高的情形下,朋友更像是一本一本的雜誌,依他們專業知識的不同,這些雜誌類別有電腦、旅遊、理財、汽車等,也有流行服飾月刊,甚至八卦周刊等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雜誌。結交不同生活圈的朋友,他們自身不同的經驗與閱曆,除了可以豐富你的視野外,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人,將會了解在這結構多元的社會,每個領域都有其專業優秀的人才,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會因而變得更加謙虛。
當你的生活圈擴大的同時,自然會認識更多不一樣的人,無形中也會增加戀愛選擇的機會。比方說,你當初有可能因為自家果園的水果種類不多,在無從比較的情形下,誤以為自己最喜歡的就是鳳梨,當有天你知道這世上還有奇異果這種水果,而且味道很特別時,你才能清楚地分辨當初是真的喜歡鳳梨,還是它隻是在所能選擇的水果中相對較甜的。當然,也有可能你在比較過各式各樣的水果後,回過頭來選擇鳳梨。不同的生活圈,就像不同的果園,如果連逛果園的選擇機會都沒有,你怎麼知道到底什麼水果才是最適合你的呢?
因此,很多朋友結婚時,你會發現對方的另一半不是他的同事就是同學,不然就是同事的同學,或同學的同事,好像真的有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這麼一回事。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的另一半都是同一生活圈的人,相對而言比較有機會跟時間與對方認識和交往。當然,跟同一生活圈內的人結婚也沒什麼不好。因為,你們有相同的工作背景,加上生活圈重疊,有著共同的朋友,比較能體諒對方的工作性質,也容易有共同的話題與興趣。而不同生活圈的物件,則因職業與專長的不同,反而會激起不同的火花,被彼此特殊的人格特質所吸引,相互學習對方的專長,截長補短,在生活上是屬於互補型。
在此,我們想討論的重點是,你想要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想過什麼樣的婚姻生活?上述兩種不同類型的結婚方式,其中間最大的差別在於,不同生活圈的人,是需要自己主動積極去尋找機會認識;而相同生活圈的人,則相對比較不費力也容易成功。但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絕不能因為隻是適婚年齡到了,就在生活的周遭找一個離你最近的人結婚,為結婚而結婚。你應該積極拓展自己的視野與生活圈,給自己多一點選擇的機會,也給別人認識你的機會。最後,選擇出一個能夠與你共度此生的伴侶,這個伴侶應該是個性與你最適合、最談得來的;而不是距離你最近、最容易認識的那個人。
沒有一百分的人生
我們都知道成績單上的排名,考卷上的分數,是用來衡量一個人的學習成績的,那是現行教育體係內檢視你的學習效果的一種標準,在沒有更客觀或更準確的方法出現前,我想這種方式會一直存在,很難完全被淘汰。分數能即時反映出學習成績,而且很有效率,因為我們總不能等十年後,再來驗證大家的成就,然後再來決定當初誰才是該屆畢業生裏學習成績最優秀的吧!
一個人的學業成績可以用考試的分數來舉證,那一個人的一生呢?可以用分數高低來代表其人生完滿與否嗎?如果可以的話,那有一百分的人生嗎?有怎樣的人生分數才算是及格呢?這問題有點哲學意味,因為人生不是數學公式,可以套用計算;不是物理現象,有一定的現象可以依循;也不是化學變化,有其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觀察。人生的幸福感其計算方式很複雜,對一個弱勢家庭的小孩而言,一根得來不易的棒棒糖,就是天大的滿足了,對一個中年企業家來說,麵對一張年度報表幾千萬的淨收入,或許他還會焦慮不安地說:怎麼今年公司成長這麼少?不行,再開個會檢討一下。所以囉!關於人生幸福指數的分數很難訂定,因為絕大多數的人會因性別、年齡、職位與身份的不同,對幸福所渴望的內容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