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一切都是假說,一切都會被掃入垃圾堆.那麼你看看自己說話,哪次不冒出一堆假說?我看是假說屬你說的多,你都"可重複,可檢驗"過了嗎?沒有吧!那你張嘴說話幹什麼?拿出來垃圾來浪費別人時間的?
你如果喜歡檢驗,那麼可以跑到菜市場捧本經濟書蹲點.蹲上十天半個月,再回來說你的說話.
那非常歡迎
--------------------------------------------------------------------------------
[愚蠢小豬]
To惡夢:
於我心有戚戚焉。但問題是在中國象你這樣知道“科學”的人怎麼這麼少?
To偏微分:
“我不明白為什麼獨獨你就可以說話不講邏輯?誰賦予你的特權?”我高興不講邏輯,這點自由總有吧。如果真講起邏輯來,講得過我嗎,我是搞科學技術出身的,成天與什麼邏輯公式推導打交道,侃起來不把你們繞暈了。雖然我沒有係統讀過什麼經濟學的理論,但用腳趾頭想就知道,經濟學才剛剛向工程學習,搞什麼邏輯公式推導,這也是我在《刷盤子讀書》裏說的隻有小學文化程度。
沒有科學精神,邏輯有用嗎?數學發展到現在可以說非常嚴密完善了吧,就在數學理論體係本身進行嚴密的邏輯推導,還有許多悖論。問題在何處?數學公理有問題?數學的各種邏輯有問題?都不知道。經濟學拿著隻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算術進行什麼邏輯推導,還敢說邏輯嚴密,不需要檢驗。
To好阿友:
《刷盤子讀書》隻是藥引子,真正販賣的是“可重複,可檢驗”的科學精神。你關於宏觀經濟的描述,我把什麼“經濟”用“工程”替換了,如下:
“而大型工程是不可重複的、幹擾太多,太過複雜,故根據工程理論推導所得的結果雖然也是可以檢驗的但與實際結果可能有較大的誤差,如果能夠再現工程理論中的條件或環境則結果也是應該一致的。但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上講環境是無法再現的,即不可重複的,因此也就產生了各種理論,多種流派。否則就沒有必要爭論了。”
看樣子你是工程科班出身的,怎麼對工程的描述這麼準確,很令人驚歎。是不是你也認為經濟學理論需要檢驗?日本學者百分百是科學經濟學出身,信奉自由市場的都是。我認識的幾個朋友是經濟學教授,勸我到他們那去旁聽,說可以優惠。有時一起閑聊,自然喜歡侃經濟政治,不要檢驗,那是做學問嗎?
第三章 工業化的軌跡 雄鷹折翼
第一節 前言
《刷盤子讀書》揭示了這麼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知識就是力量”。對於普通人來說,知識是立身之本。對於民族國家,土地資源錢財是身外之物,知識和技術才是寶貴的財富,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技術力先進是先進國家的充分必要條件。當然如果做二奶或狗腿子,則不需要什麼知識技術,純粹取決於主子的需要和可能。但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沒有做二奶的可能,隻能靠自己。
在這個章節中,則是從曆史的脈絡中尋找成為先進國家的模式,詳細比較中日兩國工業化的軌跡。並試圖回答這樣的疑惑:日本1955年恢複戰前水平,經過約20年的經濟高度成長期,平均成長率近10%,成為先進國家,並且人均GDP大體趕上了其它先進國家。而中國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也經過了20餘年的年平均成長率近10%的高度成長,但依然是後進國家,人均收入還處於後進國家的末流。連續20年的高度經濟成長是世界經濟史上罕見的事,中國不知道還需要幾個20年的高度經濟成長,才能趕上先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