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1 / 3)

藝術,當作一門不在儒家經典之下的學問來研究的。而且,杜夫子看來還是位有膽氣的漢子。(注一)

西漢時,以棋揚名的還有劉去和陳逐。傳說,陳逐因陪漢宣帝下棋,討得天子歡心,後來還得了太原太守的官職。(注二)

漢代宮中盛行圍棋。據《西京雜記》記載,每年八月四日這一天,戚夫人總要陪高祖劉邦下圍棋。(注三)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八月四日下圍棋成了漢宮中的風俗,晉人幹寶在其《搜神記》中說,這天下棋,贏家可以終年有福,輸家可能遭疾病之災,要免除災難,隻能取一縷發絲,麵朝北辰星,乞求它賜予長命百歲,給這一風俗塗上了神秘色彩。 但不管怎麼說, 漢代朝野皆下圍棋是有據可查的事實。(注四)

善詐的曹操也善弈

圍棋到了三國時,出現一個大發展的局麵,湧現出大批優秀棋手。

曹操是三國時眾所周知的政治家、軍事家,計謀多端。據《三國誌·太祖紀》記載,曹操的棋力也不弱。他與當時魏國的著名棋手山子道、王九真、郭凱都交過手,棋術即使不在其上,也堪稱對手,旗鼓相當。

《三國誌》中還提道,孔桂棋力也很強,他被推薦給曹操,曹操見他通曉圍棋之道,很是喜愛。以後孔桂常伴在曹操左右,隨從出入。

魏國還有一位大棋家,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局亂了,王粲憑著記憶,重新擺出了原來的棋局。下棋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用布把複盤的棋局蓋起來,請王粲再重擺一遍。王粲胸有成竹,第二次擺出了打亂前的棋局。下棋者揭開罩布,兩下一對,不錯一子。(注五)王粲因此為《弈旦評》譽為"弈中神人"。

圍棋在魏國還掩飾了一個政治陰謀,一樁人命案子。此事也發生在曹氏門中。曹操的第三子曹彰驍勇善戰,隨軍北伐時,曾獨自率領百餘人追趕敵寇,喜得曹操連聲說:"我兒真是有用之材啊!"後曹丕當了皇帝,對剛勇的弟弟總存有戒心。為消除後患,一日,曹丕邀曹彰到卞太後宮中下圍棋,邊下棋邊吃著棗兒,兄弟情義融融。其實,曹丕早已在一些棗兒裏下了毒,自己揀好的吃,曹彰卻識不出好壞。不多會,曹彰中毒。卞太後見狀驚恐萬分,趕緊喊人弄一罐水來。但文帝已事先命人打碎了水罐。一時太後宮中亂作一團,太後不知如何保住愛子性命,赤足奔至井邊,然而無法汲水,曹彰終於暴死在卞太後懷中,黑白分明的圍棋盤沾上了一滴鮮紅的血跡。

"一燈明暗複吳圖"

三國之中,蜀國下圍棋的人相對少些,但也不無名家。《三國誌費煒傳》中說,費煒很喜歡下圍棋。後主延熙七年間,魏軍大舉侵犯蜀國,費煒率兵抵擋。當時,形勢很緊張,敵人大兵壓境,蜀軍隨時都有戰敗的可能。費煒卻指揮若定,穩坐軍帳之中,與光祿大夫來敏專心致誌地下圍棋很有大將風度。據說,在這戰亂之秋,費煒常下圍棋,勞逸結合,從不影響戰事。

在吳國,圍棋流行的程度不亞於魏國,甚至還出現"棋聖"、"弈聖"。

嚴子卿、馬綏明是吳國最有名的棋手也就是被稱為"棋聖"(注六)、"弈聖"(注七)的人物。可以說在當時是天下無敵了。相比之下嚴子卿的棋力可能更強一些。據《吳錄》說,他名叫嚴武,當時棋手中沒有他的對手,他和書法家皇象、畫家戴不興等人被人稱為吳國"八絕"。

吳國上層人物中,好弈者甚多。孫策、呂範、諸葛謹、陸遜等都是圍棋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