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1 / 3)

子不是平庸之輩。果然,婁逞的才能被發現,她被任命為揚州議曹從事。可惜後來人們發現了這位從事大人是位喬裝打扮的女子。宋明帝一道聖旨,將其遣送還鄉。婁逞換上女裝上路了,一路上歎息不已:"我雖有這樣的本事, 卻依然要作老婦打扮,真是 太可惜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女子學棋十分不易,婁逞 是勇敢的,她是我國史書上記載的第一位女棋手。

圍棋九品製

梁武帝肖衍是個棋迷,據說他常常通宵下棋,能奉陪到底的不多,陳慶之是其中之一。《梁書·陳慶之傳》記載他從小就跟隨梁武帝,陪梁武帝通宵下棋不困。武帝很喜歡他。

到溉也是常陪武帝下通宵棋的棋手。《南史·到溉傳》說他棋力為第六品,但記憶甚好。有一回到溉在武帝麵前,和當時棋力上品的棋界名手朱異等人賽棋。賽完後到溉複盤,不錯一子,因而得到梁武帝的特別賞識。

受到梁武帝青睞的棋手還有王瞻。武帝常稱讚他有"三術",即下棋、射箭和喝酒。

梁武帝不僅喜歡棋手,還主持棋事。他曾令大棋家柳惲和陸雲公主辦了一次全國性的圍棋大賽,規模宏大,轟動一時。比賽後,由柳陸二人主持給棋手們定品級。據《南史·柳惲傳》上記載,當時能評上品級的棋手就有二百七十八人,可見參加的人很多,這是有據可查的最早一次全國性圍棋比賽。

當時評定棋手有九個品級。這種棋品製,在三國時就已經出現了。《說郭》上曾引魏國邯鄲淳的《藝經》,上有:"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複雲。"

在《棋經十三篇》上,也有相同的記載,明人許仲冶在《石室仙機》中作過這樣的解釋:一品入神,是指:"變化不測,而能先知,精義入神,不戰而屈人之棋,無與之敵者,這算上上。二品坐照,是指:"入神饒半先,則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有"至虛善應"的本領。這算上中。三品具體,是指:"入神饒一先,臨局之際,造形則悟,具入神之體而微者也"。這算上下。四品通幽,是指:"受高者兩先,臨局之際,見形阻能善應變,或戰或否,意在通幽。這算中上。五品用智,是指:"受饒三子,未能通幽,戰則用智以到其功"。這算中中。六品小巧,是指:"受饒四子,不務遠圖,好施小巧",這算中下。七品鬥力,是指:"受饒五子,動則必戰,與敵相抗,不用其智而專鬥力"。這算下上。至於下中和下下,《石室仙機》未作解釋。但我們已可看出,這九品中品與品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這種品級製,為我們現在實行的棋手九段製奠定了基礎。

梁朝之後的陳朝,棋事不及梁朝那麼紛繁,可以查找到資料的下棋者,僅二人。一是司馬申,他十四歲時已有棋名,後來梁州刺史陽子春曾請他下棋,名手朱異當時也在場,局中,司馬申有不少巧思妙手,使得在旁觀看的朱異都驚歎不已。

另一位叫陸瓊。《陳韋·陸瓊傳》上說,陸瓊八歲時便能觀棋不忘,複盤一子不差。京城人都稱他為神童。

"局上有劫亦甚急"

北朝的官吏愛好圍棋者甚多,曾"獨步當時"的是羅騰。他對圍棋很有研究,深得妙處。在他之後出現的樂抄,棋藝提高很快,不久便與羅騰齊名。

範寧兒看來是當時頗有爭議的一位棋手。《魏書》上說,高祖在位時,範寧兒已是有名的棋手,他曾與李彪奉命南下去見齊武帝肖賾。肖賾得知範寧兒棋力不弱,便把江南名手,棋力一品的王抗叫來,讓他們兩人比試一下。結果範寧兒得勝。對範寧兒的勝利,眾說不一。《宛委餘編博物誌》說範寧兒一戰而勝王抗,說明他的棋力早已達到一品了。王世貞在《弈問》中也承認範寧兒確實勝了王抗,但他認為:"抗重而寧微也,寧兒以有心待王抗,而抗以無心待寧兒",所以範寧兒勝了。他還指出,這不過是一盤棋而已,究竟誰高誰低,尚不可定。這段公案現已無法澄清,看來兩位棋手造詣都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