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閏,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六星,十八鬆,十九客。
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這種記譜名稱逐漸被:"1,2,3,......"和"一,二,三......"所代替,它已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
銷毀古譜,獨持秘訣
唐、五代棋書很多,除了王積薪、徐鉉寫的那幾本,至少還有《棋圖》、《玉溪圖》、《棋勢圖》、《棋勢新注異圖》、《弈棋經》、《棋要訣》和《棋術要訣》等,但除了王積薪的《十訣》和徐鉉的《棋圖義例》之外,現都無處查找。
關於古譜的亡佚,近代學者孫鑒認為:是因為"術士深秘其書而毀之",以便"獨持自誇隱晦之極"。也就是說,有些棋手,得到古譜後,怕流傳開去別人也學會了著法,顯示不出自己的高明,便將它們忖之一炬。封建社會印製技術落後,版本稀少,毀於一炬不無可能。加上那個時代以棋進階者不乏其人,獨持秘訣之心也並非誇張之言。但不管怎麼說,古譜的散失影響了圍棋的發展,這不能不說是件遺憾的事情。
(注一)《雲仙雜記》
(注二)《舊唐書·新羅傳》
(注三)《舊唐書·王守澄傳》
(注四)《舊唐書·盧藏用傳》
(注五)《新唐書·高祖列子傳》
(注六)《弈旦評》
(注七)唐·段成式《西陽雜俎》
(注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小樓二首》
(注九)《別房太尉墓》。
(注十)《秋興八首之四》
(注十一)《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嚴八使君兩閣老》
(注十二)《棋天洞覽》
(注十三)《南店書·肖嚴傳》。
第七章 眾國手爭霸棋壇的宋、金、元時期
"江南棋客劉仲甫奉饒天下棋先"
到了宋朝哲宗、徽宗時,出了獨霸棋壇、所向披靡的大棋手劉仲甫。他在圍棋各方麵都比王積薪有所發展,對後來棋手影響甚大,是圍棋史上承上啟下的人物。
劉仲甫是江南人,《春諸記聞》裏描述了他的一段經曆。
有一年,劉仲甫由江西去京城,途經錢塘,借宿在一家旅店裏。幾天過去了,劉仲甫每天早出晚歸,旅店主人怎麼也猜不透他是幹什麼的。這天清晨,店主忽然發現門上飄拂著一個幌子,上麵寫著:"江南棋客劉仲甫奉饒天下棋先。"一會兒功夫,門口被看熱鬧的人擠滿了,全城人都知道來了一個願持白子、讓人先手的下棋高手。隻見劉仲甫成竹在胸,拿出銀盆酒器,價值約三百兩銀子,作為獎賞。
第二天,果然來了幾個棋手。他們也湊了三百兩銀子,選出一位他們中水平最高的人,約劉仲甫到城北紫霄宮下棋。
棋局開始了,下到五十餘子,圍觀的人看出白方局勢不妙,下到百餘子,黑方已經開始得意了,"大局已定,黑當贏矣!"
"不對。"劉仲甫堅持下下去。又下了二十餘子,劉仲甫忽然把棋盤上的棋子全都收了。一時,黑方和觀眾都覺得莫名其妙。待醒悟過來,紫霄宮一片喧嘩,人們紛紛指責劉仲甫不守信義,怕輸賴皮。
劉仲甫從容不迫,他對眾人說:"我是江南人,從小喜歡下棋,對此有點研究。這回去京城,就是經許多人的推薦,看能否補上翰林祗應的職務。錢塘是個大地方,棋壇高手多,下棋的人都稱這裏為一關。我想,如果我的棋藝在這兒還能勝人一著,也算過了一關,我就繼續往前進京去。我來這裏已住了十來天了,天天與人下棋,但還沒發現真正的高手,所以才掛出幌子,並不是我太狂妄......"說著,劉仲甫拿出棋子,擺了這十天來他贏的十餘盤棋,觀棋的人一個個目瞪口呆,十分驚詫,緊接著,劉仲甫把剛才下了一半的棋又擺出來,不差一道。他指著棋局說:"依你們看來,此局黑棋必贏。可我已經看出一要著,隻要使這一著,白棋可勝十餘子。這著棋我先不說,如果有人能看出這著棋,我馬上卷鋪蓋回家,從此不再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