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大片還有一部《紅粉》。由於《霸王別姬》的前車之鑒,我沒和老婆一起看,是自己偷著看的。這回是我瞎操心,這片子沒什麼能讓她吼出來的,倒是使我想打瞌睡。我倒能理解編導的創意:你們年輕人,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知道什麼是妓女嗎?好吧,我來講一個妓女的故事,……滿心以為我們聽到妓女這兩個字就會兩眼發直;但是這個想法有點過分。在影片裏,有位明星刮了頭發做尼姑,編導一定以為我們看了大受刺激。這個想法更過分:見了小尼姑就兩眼發直,那是阿Q!我們又不是阿Q。有些電影不能使觀眾感到自己曖昧,而是感到編導曖昧,這就不夠成功。
影視方麵的情形就是這樣:編導們利用“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文化氛圍,確實是大有可為。但我們寫稿子的就倒了黴:想要使文字曖昧、可意會不可言傳,就隻好造些新詞、怪詞,或者串幾句英文。我現在正犯後一種毛病,而且覺得良心平安:英文雖然難懂,但畢竟是種人話,總比編出一種鬼話要強一點吧。前麵所寫的homo、S/M,都是英文縮寫。雖然難懂,但我照用不誤。這主要是因為寫出的話不夠曖昧,就太過直露,層次也太低。這篇短文寫完之後,你再來問我這些縮寫是什麼意思,我就會說:我也不知道,忘掉了啊。我尤其不認識一個英文單詞,叫做pervert,剛查了字典馬上就忘。我勸大家也像我這樣。在沒忘掉之前,我知道是指一類人,害怕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鬼鬼祟祟的。這些人用中國話來說,就是有點變態。假如有個pervert站出來說:我就是個pervert,那他就不是個pervert。當且僅當一個人聲稱:我就不知道pervert是什麼時,他才是個pervert。假如我說,我們這裏有種pervert的氣氛,好多人就是pervert,那我就犯了眾怒。假如我說,我們這裏沒有pervert的氣氛,也沒有人是pervert,那恰恰說明我正是個pervert。所以,我就什麼都不說了。
注:homo=homosexual
S/M=sadist/masoch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