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致夢想者———10年後你會幹什麼?

洛克菲勒與妻子朱利坐在台下,激動地聽著女兒伊麗莎白的畢業演講。聖路易中學是一所曆史悠久的私立中學,能代表這所中學幾千名優秀畢業生發言是十分榮耀的事情。即使如此,伊麗莎白仍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充滿困惑,洛克菲勒又想起那句古老的諺語:“年輕人總是生活在虛幻的雨季中,其實一切都會雨過天晴。”於是他也與妻子請女兒在演講後到學校旁的小咖啡廳,就這個問題開始了談話。

“哦,伊麗莎白,講得真不錯,你真棒!”洛克菲勒熱情地吻了一下女兒的額頭。

伊麗莎白的臉上帶著純真的笑:“說真的,爸爸,我還真有點緊張呢!”談話很快切入正題,她問父親:“爸爸,你說我10年後會幹什麼?”

洛克菲勒略一沉思,微笑著說:“親愛的女兒,其實有這種苦惱的人不僅僅是你,麵臨著這一重大抉擇的年輕人多半都和你一樣感到不安。這一困惑時期,曆來都使年輕人感到苦惱。在年長者當中,也有人把這種優柔寡斷的態度當做是‘年輕人反複無常’而不予理睬。但我卻認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你,處於迷離恍惚的境界,不知所措,這是我們長輩的過錯。

“作為集體社會,很遺憾我們沒有盡到責任,沒能使你們這個年齡層的人很有把握地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沒有為你們提供十分可靠的、確實起到作用的信息。對總稱‘工學’領域裏幾十個不同的方麵模糊不清,怎麼能當工程師呢?對醫師、法學家在工作上有什麼要求,你能懂多少?當然不可能知道。”

伊麗莎白想了一會兒,似有所悟地問:“那爸爸,怎麼能了解我最感興趣的職業呢?”

洛克菲勒熱情地向女兒建議道:“伊尼,其實關於職業選擇有一個捷徑,就是能有一個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不惜時間和精力,對你感興趣的職業的日常工作給予指點,實際上要獲得有用的知識隻有這種辦法。

“值得高興的是,我能在你弟弟就讀的學校為實施這一方麵的教學計劃幫上點忙。這個教學計劃是在一周的時間裏從職業領域聘請演講者。學生首先聽一聽12個人演講的有關專業的大概情況,在這個基礎上至少可選擇自己特別關心的兩種職業。然後我們安排學生參觀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現場,誌願當醫生的人去參觀醫院;對提煉金屬感興趣的人,就讓他們參觀化工廠。

“通過這次參觀,許多學生對自己以前所關心的職業改變了想法,另一些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越發熱情高漲,當然,最大的收獲是參加這個活動的全體學生對各種各樣的謀生方式進行了若幹嚐試。

“的確,希望如此大規模的研究課題產生出具體的成果,僅僅一周的時間是不夠的。但是,這所學校為使學生能選上在20年後的未來仍感到滿意的職業,至少比起口頭上的忠告,更需要讓他們從實踐經驗中學習。

“有一個很現實也很尖銳的問題,也是我特別想對你說的,過去的社會幾乎隻為男性開辟職業道路,你祖母‘人生’的軌跡是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瞬間時就被決定了的,那就是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以前,隻有教師、護士等少數職業才被認為是適宜女性的職業。工作崗位是‘男人的世界’,‘女人該待的地方是家庭’。我常常想,實際上家庭才是‘真正’的工作崗位,‘從日出到日落,女人的工作卻沒完沒了。’提出這樣名言的恐怕不是男人吧。

“在這個急速變遷的社會裏,一般的男性會說:‘值得慶幸的是,生兒育女的任務隻限於女性。’但現在龐大的女性隊伍卻在家庭外麵工作。30年前我為取得正式的律師資格參加學習時,很少看到同一專業的女性。30年後的今天,占畢業生35%的學生都是女生。法律、公共管理、經營管理、工學、建築、醫學等,還有其他領域都有這種傾向。現在,事實上所有的職業領域都是你考慮的對象。可是,在如此繁多的職業中必須讓你選擇時,怎樣才能縮小範圍,這並不是沒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