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約會是在12歲時。那時,我剛上初中一年級。我請了一個小姑娘參加學校的舞會。在美國,學校從初中開始每年舉辦兩次舞會。美國的學校在這個時候就開始主張學生社會化。學校注意創造機會讓男女同學聚到一起,學習人際交往能力。我猶豫了好幾個星期要不要請她出來。她長得很漂亮,我覺得特別緊張,害怕被拒絕。我跟媽媽說了,我媽極力鼓動我,我的三個姐姐也非常支持我。於是,我就決定這樣做了。在我12歲的時候,還沒有開車。我媽開車帶我到了她家。我買了花,我媽在車裏等。她媽也在,我就把花送給她媽,我說:“您好,我是大為,今天晚上我想請您的女兒去參加舞會。”她同意了,於是我們坐車去了。三個小時之後,我媽來接我們。跳舞回來之後,送她回家。這是關鍵時刻。我親了她一下,隻親了一下臉蛋。算是很順利吧。這件事情之後,隻要有舞會我就有膽量請女孩參加。

約會的遊戲規則是什麼呢?如果一個女孩要見一個美國青年,我要跟這個女孩說,首先要放鬆,盡量很自然地享受這段時間。第二,一般來說,第一次約會應該是男孩付錢,但是還是應該帶一些錢。萬一有不清楚的情況,身上還有帶一點生氣錢(mad money)。如果那天他做錯了什麼,你生氣了,就可以搭個出租車走。以前是帶一角錢,用來打電話給父母。現在需要帶的錢增加了。最後,可能有親吻,心理上要有準備。這完全是女孩的決定。跟著感覺走吧!

袁嶽(Victor Yuan):

在我上中學時,男女生很少發展關係。我第一次約會不太成功。我喜歡上一個女孩子,就寫了封信想約她出來,讓人帶給她。4點鍾到了,她沒有來。等了一個小時,也沒見到她。第二天我就避開她,感覺不好意思。其實,後來我才知道,那天她有課。後來她送了我兩個鴨蛋。第一次約會非常緊張,害怕被拒絕、沒麵子。後來吃到鴨蛋又感覺驚奇。

現在,許多人的第一次約會都提前了。中學時傳紙條、談戀愛挺普遍的。約會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從中學到大學,約會渠道多了,除了見麵,還有網上聊天等等。二是經驗和參照多了,大家約會的緊張程度降低了。三是情書少了,過去約會是先寫情書,再約會,現在情書省了,進展速度更快。四是形式更豐富了。過去逛公園、看電影,現在吃飯、逛酒吧、跳迪斯科,約會中的娛樂方式多了,情感方式少了。

中國男女在約會時一般是男孩買單。但是,女孩買單的情況也有很多。尤其白領女性,強調個性化,她會買單。通常,她買單表明對結果不滿意。在約會中,談話通常需要比較有趣的題材。有口才而且幽默的男孩會受歡迎。現在,約會中的成與不成的界線很模糊。現在,許多人沒有宣稱關係,卻已經是男女朋友了,而且許多人很快就可以發生性行為。我認為,在接受情感時,初期要多考察。幽默的人不見得是安全的,而且約會時安全的性行為特別重要,意思是使用安全T的性。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最近幾年,有一個變化是女性隨時都能請男性出來。她們的主動性越來越強了。

第四篇 開放的情感世界話題26:不少人認為可以容忍同居

袁嶽(Victor Yuan):

試婚是為了“婚”,是為正式的結婚做準備。兩人在一起,以一種方式向其他人宣布他們正式在一起生活了,無論時間多長,其目的都是為結婚做準備。而同居,隻是住在一起,沒有明確婚姻形式。同居比試婚更加不正式。但在法律上,這兩種情形都不被承認為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