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當眾講話的開頭、主體、結尾技巧(2)(2 / 3)

(三)理論概括。就是對大量具體事例進行分析研究,從理論上進行歸納概括,從而得出帶有本質性、普遍性、規律性的結論。

五、當眾講話要條理清晰

當眾講話必須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表現講話的思想內容要有一定的次序和步驟,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最後說什麼,都要有一個總體的設想。通常把這種從總體上安排講話思想內容的次序,展開講話結構的步驟,叫做層次。一般情況下,層次大於段落,一個層次包含幾個段落,有時也等於段落。安排層次要著眼於講話思想內容的邏輯關係。換句話說,必須先有個合理的、清晰的講話思路。

層次反映了講話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講話結構的層次是根據講話的時空特點對講話材料加以選取和組合而形成的。由於講話是直接麵對聽眾的活動,所以講話的結構層次是聽眾無法憑借視覺加以把握的,而聽覺對層次的把握又要受限於講話的時間。

那麼,怎樣才能使講話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呢?

根據聽眾以聽覺把握層次的特點,顯示講話結構層次的基本方法就是在講話中樹立明顯的有聲語言標誌,以此適時訴諸於聽眾的聽覺,從而獲得層次清晰的效果。講話者在講話過程中反複設問,並根據設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就能在結構上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還可以將所講的內容按性質不同劃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前麵加一標題,起一個提示作用,告訴聽眾這一部分主要講什麼內容。小標題既要準確地概括出這部分的內容,又要使用簡潔、鮮明的語言。這樣既能夠鮮明地表示出講話內容要點,體現出清晰的層次和條理,又便於聽眾抓住講話要領,更好地理解講話內容。此外,講話時用過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後”等語詞來區別層次,也是使層次清晰的有效方法。

總之,要使講話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就需要講話者有清晰嚴密的思路,把層次、段落、過渡照應、用例、詳略安排,以及部分之間的聯係銜接都想得一清二楚,精心組織,才能緊緊抓住聽眾,使聽眾一步一步地掌握報告的內容。

六、當眾講話要生動感人

精彩的講話,語言一定要生動。如果隻是思想內容好,而語言幹巴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講話。廣為流傳的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演講,毛澤東的演講,魯迅的演講,聞一多的演講,都是既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又有生動感人的語言。語言大師老舍說得好:“我們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隻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表達不出,誰能知道那思想與感情怎樣好呢?”由此可見,在當眾講話的過程中,還要力求語言生動感人。

怎樣使語言生動感人呢?

一是用形象化的語言,運用比喻、比擬、誇張等手法增強語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為具體,深奧講得淺顯,枯燥變成有趣。

二是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增強演講稿的表現力。這樣,既能深化主題,又能使演講的氣氛輕鬆和諧;既可調整演講的節奏,又可使聽眾消除疲勞。

三是發揮語言音樂性的特點,注意聲調的和諧和節奏的變化。

七、當眾講話要控製篇幅

當眾講話篇幅不宜過長,要適當控製時間。德國著名的演講學家海茵茲·雷德曼在《演講內容的要素》一文中指出:“在一次演講中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寧可隻有一個給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五十個證人前聽後忘的思想。寧可牢牢地敲進一根釘子,也不要鬆鬆地按上幾十個一拔即出的圖釘。”所以,當眾講話不在乎長,而在乎精。

第三節當眾講話的收尾技巧

結束語同開頭一樣重要,好的結束語能給人帶來回味無窮、餘音繞梁的感覺,也可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結束語同開頭一樣重要,好的結尾,能給人餘音繞梁、回味無窮的感覺,也可發人深思,催人奮進。結束語,一般是綜合歸納主體的內容大意,提出希望、要求,鼓舞號召聽眾行動起來,按照報告中闡述的道理和主張去做。

結束語總的要求是:精悍有力,調子高昂,充滿熱情,這樣才能振奮精神,鼓舞鬥誌,發揮巨大的鼓動力量。結束語從內容上說要注意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