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當眾即興講話的藝術(1)(2 / 3)

幽默是智慧、愛心與靈感的結晶,是一個人良好素質和修養的表現。他能表現說話者的風度、素養,使人感覺到輕鬆活潑的氣氛。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把幽默稱作“語言的酵母”。恩格斯曾經說過:“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德優越感的表現。”幽默能表事理於機智,富深刻於輕鬆,給周圍的人以歡笑和愉快。幽默運用得當,能為講話錦上添花,叫人輕鬆之餘又深覺難忘。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滿情趣,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之事,他們卻應付得輕鬆自如。用幽默來處理煩惱與矛盾,會使人感到和諧愉快,相融友好。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那麼,怎樣培養幽默感呢?

1.給聽眾造成一種懸念。當你敘述某件趣事的時候,不要急於顯示結果,應當沉住氣,給聽眾造成一種懸念。要以獨具特色的語氣和帶有戲劇性的情節顯示幽默的力量。假如你迫不及待地把結果先講出來,或是通過你的表情與動作的變化顯示出來,那就失去了幽默的效力了。

2.給幽默加標點。當你說笑話時,每一次停頓;每一種特殊的語調;每一個表情、手勢和姿態,都應該有助於幽默力量的發揮。利用你的停頓、重音等技巧來強調重點,促進聽眾的思考,加深聽眾的印象。

3.根據語境來運用幽默。語言的風趣滑稽,一定要根據具體對象、具體情況、具體語境來加以運用,而不能說出不合時宜的話。無論你有多少可樂的笑話和語言,你都不能為了體現你的幽默之處,而不加以選擇的一個勁兒的倒出來。

4.講笑話之前不能自己先大笑起來。這是最不受歡迎的幽默,也是最失敗的幽默。自己先笑,隻能把幽默給吞沒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聽眾笑,自己不笑或微笑。也就是說采取“一本正經”的表情,才是發揮幽默力量的正確途徑。

5.讓聽眾在笑聲中說再見。每次講話結束的時候,不妨用風趣的口吻講個小故事或是說一兩句俏皮話或是幽默的祝願辭。這種結尾方式可以讓你的聽眾麵帶笑容和滿意之情離開會場。

三、當眾即興講話要生動活潑,吸引觀眾

當眾講話,應力求生動活潑,以增強臨場氣氛。用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聽眾就會覺得很親切,對講話的內容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能激發聽眾的熱情,調動會場的氣氛。語言的生動可以采用一些適當的修辭方法,如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把抽象的道理說得生動形象,增強講話的通俗性和說服力,使人明白易懂,又耐人尋味。例如愛國人士續範亭作即興講話時說:“我作為你們的校長,不像別人要你們服從我個人,不是的!而是要你們服從革命。今天禮堂門口掛著‘熔爐’兩個字,很好。現在中國有三個熔爐:一是延安、晉察冀邊區,八路軍和新四軍所在地——這是革命的熔爐;二是大後方的熔爐,有革命的,也有施行頑固教育的;三是汪精衛——日本的奴才的熔爐……”他即景生情,信手拈來,把性質不同的三種環境比作影響人、改造人的三種不同“熔爐”,加深了學員對革命熔爐的理解,使聽眾備受感染。

因此,當眾講話的過程中,適時口出妙語,造成輕鬆和諧的氣氛,能使聽眾更易於接受自己的觀點。即使在嚴肅的場合,如能適當增添一點風趣,也很容易溝通彼此感情、增強講話效果。

四、當眾即興講話語言要通俗易懂,靈活掌握

講話的目的是讓人聽懂。台下聽眾水平盡管不一,但是都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弄懂講話人的每一句話,全麵理解話裏的觀點,這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所以說,讓人聽懂是對講話者最基本的要求。例如:巴頓將軍的一篇演講詞:

最近有些小道消息,說我們美國人對這次戰爭想置身事外,缺乏鬥誌。那全是一堆臭狗屎!美國人從來就喜歡打仗。真正的美國人喜歡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你們今天在這裏,有三個原因。一,你們來這,是為了保衛家鄉和親人。二,你們來這,是為了榮譽,因為你此時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三,你們來這,是因為你們是真正的男子漢,真正的男子漢都喜歡打仗。

他的這一段話簡單明了,通俗貼切,使人一聽就懂。他之所以能被聽眾接受,就是講話者所運用的語言與最大多數聽眾的水平相適合。如果聽眾是高知識層次的專家、學者、就要求講話者使用語言時不能過於通俗化,否則將會顯得囉嗦冗長,達不到滿意效果。因而,講話者要針對不同對象的接受能力,靈活掌握語言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