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俄羅斯將克裏米亞半島從烏克蘭手中並入自己的領土。原本屬於烏克蘭的國土,一夕之間,突然變成了俄羅斯的一部分,許多人對這則新聞感到十分震驚。
試想,一個國家的領土,最初到底是由什麼決定屬於哪個國家的呢?回顧最近的曆史,世界各國的領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已大抵劃分完成。直至現代,各大強國的領土已經不再有明顯的變化。因此,也難怪俄羅斯此舉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把曆史的軌跡拉長來看,在人類曆史上,各國領土其實一直在變化當中。掀開曆史上各國的版圖,我們經常會驚訝於某個國家在過去竟然擁有那麼廣闊的領土。目前各國的國境,都是在不斷的對立及衝突中形成的。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認同目前的國土劃分。
相鄰的兩個國家雖然已達成決議,按理當然必須遵從,但實際上這樣的兩個鄰國卻經常發生對立與衝突,如開頭介紹的俄羅斯與烏克蘭,還有德國與法國、印度與巴基斯坦等,真要說起來,例子不勝枚舉。在世界地圖上,看似和平共處的兩個相鄰的國家,往往會為了國境、民族、資源等,在相互爭奪中變成“敵國”。
另外,即使國境並未相鄰,俄羅斯與美國、英國等各大強國間的勢力之爭也未曾間斷,其中也有些國家將彼此視為“敵國”。
現在,不隻是烏克蘭,在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國家正麵臨著嚴峻的對立。雖然其中也有兩國間解開心結的例子,但這樣的情況少之又少。相對來說,敵對各國間一觸即發的危機仍在不斷發生,這樣的危機層出不窮,而且深植在國民的情感深處,形成鄰國間的芥蒂、“敵國意識”及“對立意識”。就這樣,過去發生的各種鬥爭,並非隻留在“曆史”的洪流當中,而是衍生出現在國際社會間的紛爭、對立與領土問題上。
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與各位讀者一同思考現今各國間的衝突,是由什麼問題衍生而來,並且為何會演變成目前這般劍拔弩張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