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也曾經是那樣簡單直接的小孩,所以我喜歡這個孩子。雖然他的“形”還看不出來。

然後,瀨在丸紅子定定地凝望那孩子的身影。我偶爾確認著這件事,謹慎地落下視線,看著她影子的形狀。自己在忍耐著吧!我邊想邊苦笑……可惜的是影子的實體並不是她的樣子,而是陽傘大大的圓形。

在這世界中,有著為了要做什麼事而表現出來的形。

就像是飛在空中的橡皮筋飛機就是那樣,有拿走必要以外的東西,隻留下達成目的用途物的形,另外也有容忍許多的浪費,而將其軟軟地包起來的形。但是,思考為何要容忍那浪費時,那浪費本身果然還是有各自存在的理由,浪費變成不浪費,而失去了浪費自身的完美性。合理產生不合理,不合理修飾合理。

就是因為如此,在這樣的季節,也就是,將聚集在落葉小徑兩旁人們的不安定度顯像化的時期,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我模糊地思考著被種種浪費塗上色彩的秘密,和平日不會表現出來而隱藏的意圖。

為什麼,她會在這裏呢?

為什麼,她會這樣做呢?

還有,為什麼……自己要看著她呢?

想著這樣微小浪費的理由。

在解決問題時,像這樣“為什麼,為什麼的”不顧一切地探究理由、原因的方法,這是一般人常使用的路徑和順序吧!但是,假如我們與這相反地,以反覆數次模擬的方法,先假設原因,然後大膽地將運作係統的結構模組化,根據此種取向,結果應該會變成這樣的一種形式——也就是稱為反向提問,或是反向解析的手法——此時,將分析所得之結果與實際現象進行比對,如果看起來一致的話,就可以推定假設之原因及係統是否為正確。當然,因與果之間並不一定是一個對應一個的,因此若隻有一個事例,並不能就此決定假設之原因或係統模組是正確的。因為偶爾會由於其他的理由(或其他的作用),而出現相同的現象。當推論導致錯誤的結果時(例如像是想錯人……又一直想下去的時候等等)產生那個誤解的結構,若剔除掉單純的計算錯誤來看,可說是導因於包含在這個反向解析內根本性的兩難困境吧!

開始有點難以理解了,所以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就算是眼前的美女向自己溫柔地微笑,也不能馬上就確定她是單純抱著好感而接近自己的。

也許她是因為其他的目的(原因)而微笑,又或者,也許她擁有……像是沒有目的而微笑的構造。再者,也有可能隻是一瞬間的好感而已。

因此,我好像屬於特別會因為瑣碎小事而煩惱的類型……因為,那是我喜歡的事物吧!

不論是什麼樣的事,從某一個觀點來看都是奇跡。因此,可以說不論是關於什麼樣的事物現象,幾乎都沒有例外,這次的故事也是在重重偶然下產生的結果。也就是說,所謂偶然,隻是人感覺到偶然,而如此的評論而已,如果想起來而開始觀察的話,偶然存在於整個自然界。樹葉也是偶然飄落我的腳邊,像這樣奇跡似的事件發生無數次,形成了日常生活。

其中之一是小鳥遊練無的舊友處在這個奇怪事件的中心點。另外,我自己也在其他方麵與事件關係人有牽連(這是很明顯的偶然),而香具山紫子和瀨在丸紅子也隻是偶然的在附近。

依照慣例,接下來的章節中,包含我(保呂草)本人以內的登場人物,全部以第三人稱記述,但實際上,這是基於我們四個人(保呂草、紅子、紫子、練無)所見所聞的資訊,包含一點點潤飾,而由我重現的故事。對於什麼叫做一點點潤飾的這個問題,沒有回答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