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就是強化主角意誌的過程。做得越多越好,小世界就能維持越久。”
“主角的意誌強度,同作者筆力呈現出一種模糊的正相關。”孫佳文總結道。
寇霜忍不住問:“那……爛尾,或者坑了呢?”
“那就隻能看主角自己的了,”孫佳文苦笑了一下,說:“如果把創作比作魔法,那麼原作者填坑的過程,就是在給小世界補魔。一旦創作中止或者出現重大失誤,那麼魔力鏈條斷裂,主角成為一口枯井,獨自支撐世界運轉。什麼時候意誌強度不夠了,那麼小世界也就,‘啪’地一聲,破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能活到現在,還真虧了宋暮雪。”
雖然孫佳文的解說有些晦澀,但簡單一點解釋,就是原作者設定了世界和主角,寫得好、不讓人覺得尷尬,那主角的意誌強度就高,小世界就可以維持運轉很久。筆力不夠,寫得尷尬,哪怕設定成了宇宙第一,小世界存在的時間也不過一瞬。而無論設定再巧妙,不正經填坑的話,小世界也會消散。
正如言語有力量,創作同樣也是,而且更加內化,更加封閉。原作者的構思是類似於主角的“力量來源”一類的東西,也僅僅隻作用於故事和主角本身,隻能影響到小世界而已。而一旦作者坑了或者爛尾,主角失去力量來源,小世界坍塌幾乎成為必然。
就好比說,作者寫得好,讀者代入感強,那麼這個世界就像是真的存在一樣,讀者正是通過小說這種載體來觀測這個小世界。而斷更或者爛尾,帶來的就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本書不再真實,不再合理,讀者不再討論,小世界自然就此坍塌。
也就是說,可以換個角度理解,將小世界等同於成“討論度”和“熱度”之類的東西,而主角的意誌強度則是人氣高低。作者寫得好,故事真,熱度高,主角人氣高,那麼小世界存在得久——它存在於讀者的討論裏,心裏,和愛裏。
通常來說,完結的作品比爛尾/太監的作品擁有更高的熱度,而每部作品都有過氣的那天。當大部分的讀者都忘卻它的時候,這個小世界也就走到盡頭了。
想到這裏,寇霜有點兒難過。從開始創作到現在,這本書幾乎經過了十年,而中間大約七年沒有任何更新。在這七年間,就是宋暮雪一個人獨自支撐著整個世界的運轉嗎?那一定很辛苦吧……
宋暮雪是這樣強大的人啊。
寇霜有些心疼宋暮雪,不知道一個人如何能在斷糧的情況下生存那麼久。
“那潛意識又是什麼?”寇霜問。
見寇霜完全消化了上麵的假設,孫佳文繼續說:“小世界跟作品的出發點很像,但又不太一樣。它的大設定來自原作者,細節則是‘天道’不斷補充。前麵說了,小世界是基於主角存在的,一切都是為了主角合理發展故事情節。為了保證故事情節自然發展,‘天道’什麼都會做,這就是主角的潛意識,因為主角才是小世界存在的基礎。”
寇霜突然想起自己翻牆那一次,自己怎麼更換VPN都沒有用。可宋暮雪刷新一次之後,哪怕她不在身邊,訪問和瀏覽也變得暢通無阻,那也沒卡頓過。這就是“天道”對世界的補全嗎?
“原作者對作品的持續性創作,對小世界來說是一種因果律武器。隻要原作者設定了,那麼‘天道’無論如何都會達到。”
所以,寇霜代替原作者突然爛尾《風雪贈我》之後,宋暮雪的潛意識便隻好讓宋暮雪知道真相。至此,潛意識同人設融合,宋暮雪成了天道,也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太武斷,讓你發了那樣的章節上去。因果律武器太突兀了……”孫佳文說話的時候有些內疚,說:“我不知道宋暮雪到底經曆了什麼,但她意誌太強大了,強大得跟怪物一樣,她來到了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