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有很長一段時間,於大師和那批大宗師都有的事情做了。王勝隻要時不時的過去欣賞音樂就行。
建造這個大劇院,就算有劉大師主事,也需要調動一批普通的工匠和一些木工泥瓦工的宗師來幫忙。對此,天子大手一揮,需要什麼就用什麼,一律放行。
相對瓜分凱旋國的大事來說,王勝這裏弄個大劇院算是個什麼事?小的不能再小了。
滅國之戰的速度很快,前後半個月的時間,差不多相當於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從凱旋國邊境趕到國都的時間。期間經曆了前後幾場大戰,最慘烈的就是凱旋國國都一戰,凱旋宮主含恨收場。
戰爭結束的很快,但這並不是結束。接下來的分贓才是大頭,也是三家吵的最厲害的地方。
唐家借著接壤凱旋國的地利,當仁不讓的要把靠近唐國那邊的一大片土地劃入囊中,夏國和馮國也不甘人後,和唐國展開了艱苦的談判。按照土地貧瘠程度,人口分布,產出多少,怎麼也要給自家多爭取一點利益。
雖然在戰前就已經有一些分配的原則,但這麼大的國土,怎麼可能分配的那麼均勻,你多點我少點很正常。
另外,還有其他五國雇傭軍的費用,雇傭費撫恤金,都需要三國支付。還好,三國在麵對其他五國的時候一致對外,先從凱旋國的府庫中把五國的費用結清,然後把五國的高手全都趕出了凱旋國。不,現在已經不叫凱旋國,而是唐國夏國和馮國的地盤。
凱旋國真正的財富除了國土人口和各種能夠搜刮的財物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凱旋宮的傳承。功法,丹方,秘法,陣法,這些凱旋宮當做至寶的宗門傳承典籍,因為建國的緣故,全部都搬到了凱旋國都的王宮之中。
先祖數百年上千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心血,誰舍得毀掉?所以這批傳承典籍本來是讓幾個高手帶著離開凱旋國隱姓埋名傳下去的,結果底細被三國挖掘到,這幾個高手誰都沒能逃出去,所有的典籍被三國一鍋端。
這方麵大家也吵的厲害,誰都想要。最後三國達成了協議,所有凱旋宮的典籍複製三分,每家一份,誰也不多誰也不少。
接下來國土人口什麼的也開始在爭吵中劃分出來。這麼大的國土,根本就不可能平均分的。後來吵出了結果,誰多拿了誰就要多付天子和常勝侯的那部分,最終在吵吵嚷嚷快一個月之後,三家分出了結果,爭吵的時間比戰爭的時間還長。
唐國輕鬆的擴大了國土,夏國馮國各自得到了一塊飛地,但處理方式上兩國卻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