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醍醐灌頂(1 / 2)

宋問摩挲著茶杯,說道:“這就要看禦史台與戶部了呀。找到他,才能阻止他。否則,米在他那裏,還能攔住他不賣嗎?”

李伯昭聞言,搖搖頭,苦笑道:“若是能找到他,還需如此煩惱?”

“禦史台與戶部也查不出來嗎?”宋問道,“這人買的米,肯定不少。”

李伯昭道:“查不出啊。這長安那麼多米鋪,買米的人又零散,他們根本記不得。戶部登記的不夠縝密,根本無從找起。”

宋問點點頭,道:“其實如果糧價真會跌,倒是一件好事,怕就怕,它跌的太多。”

恐慌性拋盤拋的多了,有崩盤的風險。尤其是這樣信息流通緩慢的時代。

“哦?”李伯昭問,“那該怎麼辦呢?”

宋問笑道:“其實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情。問題隻在於錢多不多。”

“準備錢做什麼?”李伯昭問道,“買米嗎?怕這價跌太多?”

“不不不,買米做什麼?買米的話,銀子還是進了那些商戶和幕後人的口袋裏。”宋問叩著桌子道,“就現在看,還不知道他手上有多少米了,他還要收多少。如果這米價最終漲過二十錢,恐怕長安城裏是會出現恐慌的。備些銀子,由朝廷出麵,向外來的商戶購買稻米,然後低價出售,以安民心。”

李伯昭:“若是沒有過二十錢就直接跌了呢?”

“那你們就可以省些銀子了。”宋問道,“二十錢以內,都可以不用管。我看在早稻豐收之前,米價必跌。跌是好事,可如果跌破了九錢,再繼續陰跌,那就不好了。因為農戶要虧慘了。”

李伯昭:“正是如此。”

宋問:“若真是米價大跌,備著銀子,由朝廷向農戶高價收購,再低價賣出,就不必擔心長安會因米價之事生亂。”

這價格暴漲暴跌之間,虧得最多的,還是那些囤糧未賣出的米鋪與幕後人了。

李伯昭想,這過二十錢或許還有可能,跌破九錢?誇張了吧?

李伯昭道:“好,老夫去與太傅商議商議。”

他對著宋問一抱拳道:“宋先生是有大才之人,憑借區區幾個數字,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門道。此事還勞煩你多費心了。”

“禦史公客氣。宋某義不容辭啊。”宋問回禮道,“宋某認為,哪怕是行商,也是要講道義的。在我看來,這世間有兩件東西不應該蓄意哄抬用作牟利。一是米價,二是藥價。否則,無異於殺人奪命。”

李伯昭微笑頷首,對宋問很是中意。

“可惜了。你若是想入仕,老夫一定向陛下舉薦。就是太傅說你不願意。”李伯昭又歎道,“可惜了。”

宋問笑道:“教書育人,以可濟天下嘛。令公子就頗為聰慧,來日不輸於宋某。”

李伯昭繼續稱讚:“有你這般才學,還有這般心境胸懷的年輕人,老夫是第一次見。這先生一稱,真是當得。”

宋問內心暗爽,謙虛道:“過獎過獎。”

宋問摩挲著茶杯,說道:“這就要看禦史台與戶部了呀。找到他,才能阻止他。否則,米在他那裏,還能攔住他不賣嗎?”

李伯昭聞言,搖搖頭,苦笑道:“若是能找到他,還需如此煩惱?”

“禦史台與戶部也查不出來嗎?”宋問道,“這人買的米,肯定不少。”

李伯昭道:“查不出啊。這長安那麼多米鋪,買米的人又零散,他們根本記不得。戶部登記的不夠縝密,根本無從找起。”

宋問點點頭,道:“其實如果糧價真會跌,倒是一件好事,怕就怕,它跌的太多。”

恐慌性拋盤拋的多了,有崩盤的風險。尤其是這樣信息流通緩慢的時代。

“哦?”李伯昭問,“那該怎麼辦呢?”

宋問笑道:“其實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情。問題隻在於錢多不多。”

“準備錢做什麼?”李伯昭問道,“買米嗎?怕這價跌太多?”

“不不不,買米做什麼?買米的話,銀子還是進了那些商戶和幕後人的口袋裏。”宋問叩著桌子道,“就現在看,還不知道他手上有多少米了,他還要收多少。如果這米價最終漲過二十錢,恐怕長安城裏是會出現恐慌的。備些銀子,由朝廷出麵,向外來的商戶購買稻米,然後低價出售,以安民心。”

李伯昭:“若是沒有過二十錢就直接跌了呢?”

“那你們就可以省些銀子了。”宋問道,“二十錢以內,都可以不用管。我看在早稻豐收之前,米價必跌。跌是好事,可如果跌破了九錢,再繼續陰跌,那就不好了。因為農戶要虧慘了。”

李伯昭:“正是如此。”

宋問:“若真是米價大跌,備著銀子,由朝廷向農戶高價收購,再低價賣出,就不必擔心長安會因米價之事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