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問:“什麼?既然查了,那就說唄。”
趙恒看向馮文述,推卸道:“你來。”
馮文述站起來,朝著宋問一拜禮,然後解釋道:“其實是這樣的,起先,我們查刑部尚書一案,總覺得高侍郎會彈劾上司,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便去查了查高侍郎。”
馮文述:“高家祖上,曆來在揚州為官,是揚州非常有名的望族。可是高侍郎,卻先來了長安,又去了硤州,最後又到了長安,在刑部任職。”
宋問道:“他娶了張夫人,調任到刑部,不是情有可原嗎?”
馮文述:“這樣說來,是情有可原。可高侍郎,是高家這一輩的長子,應當是會繼承家業的人。縱然是離開揚州,他的父母祖輩,或是親疏兄弟,都該來看看才是。可十多年了,他們鮮少見麵,高侍郎也很少回揚州。親情寡淡至此,實在說不過去吧?”
宋問:“這說明不了什麼,這隻是他的家事而已。你總不能要求天下人,都父母疼愛,兄弟和睦吧?”
馮文述點頭道:“這也不算不什麼!可是,再接著查,就不對了。”
“在三十多年前,高侍郎年幼,隨他母親去錢塘探親。隻是在回來的路上,他母親染病去世,最後之後他回到了家。”馮文述說到這裏頓了頓,然後才接著說:“至於究竟是去探那位親,並沒有人知道。夫人並非官宦子弟,所以親屬並不方便查證。這裏謝卻多虧了國子監的人幫忙,輾轉多次,四處打聽。找到了當年與夫人同鄉,且知道詳情的一個人,才問出來。”
宋問點頭,覺得有點大事情,沒再故意打斷他們,示意他繼續說。
馮文述道:“夫人有三位兄弟,三位兄妹。唯一一位當時住在錢塘的,是她的小妹。可是,就在夫人去世的那一年,夫人的小妹全家,都沒了。”
宋問皺眉道:“沒了?什麼沒了?”
馮文述說:“據那同鄉人講,一夜之間,滿門暴斃。推測時間,夫人與高侍郎,當時也該住在他們家中才是。”
馮文述表情糾結,皺成一團道:“那小妹的夫婿姓趙。當時有一個兒子,年歲恰與高侍郎相仿,住在書院裏求學,並未歸家。照此說,他應當沒有遇難才是。可古怪的是,衙門收拾的屍首的時候,裏麵又有他的名字。而且,他確實再未出現過,憑空失蹤了。”
宋問呼出一口氣:“你的意思是,此高裶非彼高裶,真正的高裶,已經在當年的慘案中去世了。而如今的高裶,其實是逃過一劫的趙家遺孤。他李代桃僵,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報仇?”
宋問看著他道:“你覺得,像不像說書人的故事?”
馮文述:“學生也覺得,隻聽從鄉人的言論,有些離奇古怪,仿似無稽之談。可這並不代表,它不能取信啊。”
“大膽推測,小心求證,是可以的。多離奇的推測,都沒有關係。可是,你們不能直接拿它當事實。”宋問道,“此事說得神乎其境的,就像市井傳言,未必可信。而且你們隻問了一個人,並不能當真。”
宋問:“什麼?既然查了,那就說唄。”
趙恒看向馮文述,推卸道:“你來。”
馮文述站起來,朝著宋問一拜禮,然後解釋道:“其實是這樣的,起先,我們查刑部尚書一案,總覺得高侍郎會彈劾上司,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便去查了查高侍郎。”
馮文述:“高家祖上,曆來在揚州為官,是揚州非常有名的望族。可是高侍郎,卻先來了長安,又去了硤州,最後又到了長安,在刑部任職。”
宋問道:“他娶了張夫人,調任到刑部,不是情有可原嗎?”
馮文述:“這樣說來,是情有可原。可高侍郎,是高家這一輩的長子,應當是會繼承家業的人。縱然是離開揚州,他的父母祖輩,或是親疏兄弟,都該來看看才是。可十多年了,他們鮮少見麵,高侍郎也很少回揚州。親情寡淡至此,實在說不過去吧?”
宋問:“這說明不了什麼,這隻是他的家事而已。你總不能要求天下人,都父母疼愛,兄弟和睦吧?”
馮文述點頭道:“這也不算不什麼!可是,再接著查,就不對了。”
“在三十多年前,高侍郎年幼,隨他母親去錢塘探親。隻是在回來的路上,他母親染病去世,最後之後他回到了家。”馮文述說到這裏頓了頓,然後才接著說:“至於究竟是去探那位親,並沒有人知道。夫人並非官宦子弟,所以親屬並不方便查證。這裏謝卻多虧了國子監的人幫忙,輾轉多次,四處打聽。找到了當年與夫人同鄉,且知道詳情的一個人,才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