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在古陵縣群眾來信來訪接待站的辦公桌上響起來。在信訪站值班的小周一骨碌爬起來,揉著眼,愣怔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欠身拿起電話,心中預感到出了什麼急事。他是複轉軍人,矮個子,濃眉大眼,顯得很機靈。
電話是昨天剛到古陵縣上任的縣委書記李向南打來的,讓他立刻去一趟。
聽說縣委書記很年輕,才三十來歲。
可年輕的縣委書記上任第二天就找他這個接待站的小幹事幹什麼?而且這麼早。抬頭看看窗外,灰蒙蒙的,那棵歪頭榆樹還是黑蒼蒼的呢。
當小周忐忑不安地穿過寂靜無人的縣委大院走進縣委書記樸素的辦公室時,李向南正伏在辦公桌上往一張信箋上寫著什麼。門窗敞開著,地已經灑水掃過。晨光照亮的辦公桌上,熒光台燈還在不惹人注意地幽幽亮著。看見小周進來,他抬起頭,黑瘦清臒的臉上露出笑容。他拉過椅子,親熱地請小周在桌前坐下。“我想了解一下群眾來信來訪情況,知道你是最熟悉情況的,是活檔案。”他笑了笑,炯炯有神的眼睛裏布著一些血絲。
小周略鬆了口氣,有些靦腆地笑了一下,心中感到一陣熱乎。他是接待站的元老,從一開始成立就來了。雖然接連幾屆的接待站主任在向縣委彙報工作時,都由他準備材料,但從來沒有一個領導注意過他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幹事。
“你能不能用二十分鍾時間先把整個情況概括地講一下?要扼要,但又不要遺漏任何實質情況。有統計數字的地方,最好用統計數字說明問題。”李向南停了一下,看著小周。
小周因為頭一次麵對麵向縣委領導做這樣重要的彙報,有些緊張。
“這樣講有困難嗎?要不要先想一想?我可以給你一刻鍾時間先考慮一下。”李向南抬腕看了看表,同時從寫字台右上角拉過來一摞文件放到麵前。
“不用。”
“那好。”李向南讚賞地點了一下頭,推開剛要掀開的文件材料,抽出幾張空白活頁紙,拿起了一支粗鉛筆。
小周咳嗽了一聲,開始了非常有條理的彙報:一年來來信來訪共有多少件次;其中各種性質的問題各占多少;接待工作的日常情況;和公檢法、組織部、統戰部、民政局、紀檢委等部門的聯係情況;轉到每個部門的案件的數字……簡單扼要,處處有統計數字。李向南一邊聽著,簡單插話提著問題,一邊做著記錄,看得出他對小周的彙報很滿意。當他聽到兩年來實行的每月逢十常委接待日時,很感興趣地嗯了一聲。“好,”他停住筆皺起眉計算道,“逢十?一個月是三天常委接待,一年是三十六天,太少了點。老百姓眼巴巴的,一個月隻有三天能見咱們的大常委?”他帶點詼諧地笑了笑,“縣裏十二個常委,一個人一年才輪上三天接待日。最好改成逢五、逢十,增加一倍。那樣,一個常委一年才輪六天,也不多嘛。你說呢?……嗯,這個——”他翻開台曆很快地記了幾個字,“等明天縣委會上再研究吧。你接著往下說。”
小周咳嗽了一下,接著往下彙報:“兩年來,經常委批示的來信來訪案件,一共七百四十件。其中……”
小周正說著有關常委批示的案件的統計數字,被李向南打斷了。他問:“縣委批示過的案件中,問題還沒得到解決的有多少?占多大比例?”
小周愣了:“這個……沒統計過。”
是的,這樣的問題從來沒統計過。哪一級領導也沒要過這樣的數字。熟悉來信來訪情況的小周一下感到了這句問話的分量。
李向南略皺起眉沉思了一兩秒鍾,放下手中的筆,拉開椅子站起來,用手一指問道:“這位吳嫂,你認識嗎?”小周這才注意到在辦公室一角的書架後麵,低頭端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農村大嫂。她穿著潔淨的藍布褂子,頭發挽著髻,有一種勤儉麻利的勞動氣質。褲腿被露水打濕了,想必是天不明就一路田間小徑趕來的。當她抬眼看小周時,眼睛裏露出一種小周十分熟悉的善良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