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1 / 3)

意思,為什麼二者前後所帶來的結果竟是如此不同呢?我認為是角色和態度起了決定作用。

先說角色。口頭禪能反映一個人的語言與他的社會角色是否相稱。像前麵提到的把國罵、鄉罵、地罵當做口頭禪者,我不用說,誰都可以想像得出來,在什麼樣的地方、什麼樣的群體當中出現得最多。我想,如果一個大學教授當著眾人的麵也將如此痞言痞語的口頭禪掛在嘴邊,一定會讓他的學生誤以為這是地震的前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語言和社會所賜予他的角色定位出現了脫鉤。那個女孩子前一個口頭禪“我不信”顯然不符合社會對一個職業公關者的角色要求,而經她自我調整,變成疑問式的“真的?”這就和她的角色定位靠譜了。

再說態度。一句口頭禪,可能就是一個故事的開頭。前麵提到的我那個逢事均以“沒問題”為口頭禪的助手,既說明他容易用嘴輕諾,也說明他對所接受的任務在態度上並不認真。而改“我不信”為“真的?”那個女孩後來能讓人喜歡,關鍵就在於她對人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真的?”,很可愛,也很天真,重要的是因此她獲得了親和力。

---------------

別輕易濫用口頭禪(2)

---------------

由此可見,要想使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在鑄就自己相應的語言能力的同時,曆練好口頭禪這一環真的不容忽視。

---------------

好口才未必能成就溝通

---------------

現在有許多人談論好口才時樂此不疲,認為在這個社會上,做得好不如說得好,因為人們做了太多的好事他人未必會知道,隻要能說會道,能侃,什麼事都用嘴表達到極致,凡事就能達到話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種說法不是沒有根據:燭之武退秦師靠的是口才;春秋時的毛遂自薦使楚,迫使楚王歃血為盟靠的是口才;晏子遊說秦國時讓恥笑他個矮的文武百官反而蒙羞,靠的也是口才;紀曉嵐N次把將要掉下的腦袋保全不失,靠的還是口才。在這麼多的史實麵前,誰敢妄說好口才無益?

好口才當然有益,但不是事事如意!比如溝通,我認為僅有好口才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相應的內秀品質。就像一組被稱為很好看的吊燈,隻有在接通電源,看到它的照明後,我們才能接受“很好看”的評價。假如一個口才好的人不具備內秀品質,隻會像做官樣文章般地誇誇其談,這種好口才豈能服眾?《水煮西遊記》中有這麼一段情節描寫:

唐僧等人從高老莊出來,沙僧湊到唐僧身邊道:“師傅,徒弟雖然愚笨,但還是好學之人,前幾年靠抄襲師傅混出點名聲,現在在師傅身邊還好說,如果哪天大家都單飛了,我如何立足才好呀?”唐僧輕輕伸了伸腰道:“你能有這個危機意識卻也是不小的進步,凡事你要多觀察呀。”沙僧不樂意了:“昨日我偷偷在師傅房外聽得你給八戒開小灶,都是同門師兄,為何偏心起來?”

唐僧嘿嘿一笑:“你果然比豬還笨,你知道你最缺什麼嗎?”沙僧回答說:“我有點木,反應比別人慢。”唐僧道:“看來你還很了解自己。你們仨當中,數你最不會溝通,這都是由於你內向性格所致。”沙僧道:“昨天晚上我倒是聽到師傅對八戒分析幹係人,那言外之意溝通就是跟幹係人的溝通了?”

唐僧點點頭:“你還真有點大智若愚的味道。不錯,我們分析幹係人是為更好的溝通做準備,它是溝通中的重要工具。”沙僧疑道:“口才好不就是能溝通嗎?我看師傅口若懸河,而我這麼愚笨如何去溝通呢?”唐僧道:“口才好是溝通的一個條件,但卻不見得口才好就可以很好地溝通,或有效地溝通。”(這段文字已經本書作者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