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拓跋不破天天挑戰,奈何庾翼打定了注意,決不迎戰。
看上去,事態似乎已經慢慢的向有利於東晉一方的方向發展。
不過,在位於東側的戰場,形勢卻是呈現出一麵倒得趨勢。那個蘇峻其人,好大喜功,而偏偏他的監軍何充又是一介腐儒,根本不懂戰勢,但是對於自己這一方的“王道正氣”卻是出奇的篤信。結果,貪功心切和王道正氣一拍即合,兩人在剛剛到達合肥的時候就主動的向後趙的軍隊擺出了一付決戰的架勢。
決戰如他們所願得倒來,但是,這次戰役在他們腦中的印象就隻有那況如瘋魔得鮮卑騎士如同割麥子般的砍倒著他們的所謂“王道義軍”。此役,四萬東晉士兵戰死兩萬,餘者或降或散,鎮北將軍蘇峻被俘,後,投降後趙,中書監何充自殺。
堂堂鎮北將軍的氣節反倒不如一個腐儒,東晉得氣數,確實也到了晉祚將終的地步了。
在蘇峻的勸降下,長孫斤的部隊毫無阻滯得進入了合肥城,並且,於次月渡江。
就在此時,本就處在風雨飄搖終得東晉王朝又遭打擊:年僅二十七歲的晉明帝在接到了東線全軍覆沒,合肥失陷的戰報後悲憤交集,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僅僅五歲的司馬衍即位,是為晉成帝。
同時,長孫斤的部隊在蘇峻先鋒的帶領下橫渡長江,江南守軍時逢國喪,又聞新敗,早已無心戀戰,巡江司馬荀超投降,大軍逼近建康。東晉王朝最後的抵抗力量,由震澤公袁喬所率領的兩萬士兵在健康城外八十裏與後趙軍相遇。開始時東晉的軍隊在背城一戰的鼓舞之下非常之驍勇,直接擊潰了由蘇峻所帶領的先鋒,而且還陣斬了蘇峻這個敗類。但是,當長孫斤帶著他的兩萬鮮卑精騎向袁喬發起集團式衝鋒的時候,東晉軍隊開始所取得的那一點點的戰果,就實在是算不得什麼了。
這次戰役的結果是,震澤公袁喬,並一萬三千士兵戰死。
此時東晉的朝廷已然大亂,那些平素很是有一番名士風範的大臣們這時突然變得呆傻無比,大家把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到了一個年僅二十二歲的美人身上,他就是成帝的母親,庾太後。而所謂的希望,也之不過是讓她出麵來做一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決斷而已。
東晉成帝鹹和九年,後趙石勒建平五年。
八月,晉成帝司馬衍在母親的懷裏,率太子諸王,及群臣一百餘人,麵縛輿櫬,出建康西門裏而投降後趙。東晉滅亡。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西麵的戰事,經過了漫長的對峙,拓跋不破越來越驚訝的發現,這個名叫庾翼得漢人的利害之處,在相持期間,拓跋不破的大軍雖然在人數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就是拿一意防守的庾翼沒有絲毫的辦法,不但如此,庾翼間或的幾次突襲反倒讓拓跋不破很是尷尬,就在拓跋不破正在鬱悶得和眾位將軍們在商討撤軍的事宜的時候,從南方傳來了東晉投降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的拓跋不破欣喜萬分,然而在戰場的另一側,庾翼卻隻能長歎一聲,任兩行清淚橫流。
庾翼率眾投降,拓跋不破如同侍奉師長般的禮遇他,奉他為“文侯”。至此,在拓跋不破這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也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後趙建平六年,石勒大病將終。
早就圖謀不軌得石虎乘機入侍,假傳詔書,群臣親王都不得入內。石勒臨終前大概也隱隱感到石虎的陰謀,然而到了這個時候,已是力不從心,隻能對太子石弘和石虎兄弟留下一番無力的遺言,讓他們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鑒,共保國家的安定。
石虎點頭答應,石勒就此歸天,石虎當即在石勒床前刺死石弘,在一片鮮血之中,登上了王位。
石虎這個人生性暴虐,用後來的《西魏書》的話說就是:“假豹姿於羊質,騁梟心於狼性。”他即位後的一件事,就是大肆誅殺那些同為石姓的諸侯王和那些在朝中心懷異己的人,一時間,整個襄國城一片血海。
這麼做的結果也很明顯,那就是叛亂。
先是石勒的養子石堪起兵攻打青州,兵敗被殺;接著河中王石生、石朗分別從關中和晉陽出兵討伐石虎,石生自稱秦州刺史;國中一時大亂,石虎親自領兵擊敗石朗,又派梁王石挺進攻石生,石生的將軍郭權與羌人姚弋仲部合軍抵抗,大敗後趙軍,石挺戰死。不料羌人被石虎暗地裏買通,反過來突然襲擊石生,石生不知對手底細,敗走長安以西的雞頭山,石虎進兵攻下長安,石生被手下人所殺,石虎這才鎮壓了叛軍。
如此看來,貌似國內已經基本上達到了一個相對平和的勢態,然而石虎知道,這僅僅是暴風雨到來前的插曲而已。
這個暴風雨得締造者,就是後來的西魏太祖——拓跋不破。
背景及設定 三國之後的天空(晉王朝的末日)
後趙建武二年。南晉鹹康元年。
這一年對於後趙的平城王拓跋不破來說,可以說是生命中最為艱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