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1 / 2)

經此一喝,如夢方醒。不過隨後,他又潛入了那無限的悲傷之中,他雙手抱著頭,身體緩緩的蹲下,低聲抽泣起來。看來現在的他情緒波動極大,確實是不適合再次出征。

“我不要死,那些柔然人還沒有死,我又怎能先他們而去?會有那麼一天,我要讓整個的漠北草原上,飄蕩的隻有哀號與啜泣!”拓跋林悲極生恨,怨念極深。

五月,初六日,火迫金行。宜遠行會友,忌婚喪火燭。

永明六年夏五月初六夜,鄭王爺拓跋猗盧差精銳騎士兩萬,從南門悄然出城,輕騎偃行,繞過了柔然右軍在城北的駐地,夜襲柔然北渡糧倉,在擊退了駐守軍兵之後,縱火燒糧。

當晚,在那映紅了半片天空的火光之中,柔然大軍幾乎所有的糧秣被毀於一炬,軍心大震。

永明六年夏五月初八,柔然汗國右路軍緩緩向雁門關撤退,鄭王爺拓跋猗盧盡起城中之兵,全力追擊,敗柔然右軍於易水之南。

是役,五萬西魏騎兵本以將兵無鬥誌的柔然人壓縮在了易水河南的一段狹長的三角洲地帶,隻要後軍兵至,就可以在這裏給與柔然騎兵以毀滅性的打擊,然而,後軍總指揮駐國大將軍爾朱榮貽誤軍機,遲遲不到,當背水一戰的柔然人眼看就要反過來全殲西魏軍隊的時候,爾朱榮才帶著西魏後軍和猛虎軍團的步兵姍姍來遲,柔然右賢王見狀,方才下令全軍撤退。但由於西魏前軍已經沒有了再次集團衝鋒的實力,就隻好眼睜睜的看著柔然軍大部從容的渡河而去。這一戰,本來可以被整建製消滅的十萬柔然人僅僅扔下了一萬餘具屍體,而作為追擊部隊的鄭王爺部,傷亡也在五千以上。

“真是帝國的毒瘤呀!”這是鄭王爺在無奈的放走了柔然右軍之後,對爾朱榮的一句評價。

而此時,在懷朔鎮內,抱病在床的拓跋林正在瘋狂的大喊著:“讓我出征,我已經病好了,陳寧!你想造反嗎?竟敢把我綁在床上,你想幹什麼?鄭王爺的大軍就要出征了!柔然的大軍就在城外,可我連是誰的部隊殺了我父親都不知道!我不要在這裏躺著,我要報仇,報仇!咳,咳,咳……”強烈的憤怒使他幾乎喪失了理智,而瞬間的急怒和用力又使得他痰火攻心,咳嗽不止。在他旁邊,陳寧正一臉頹唐的坐在椅子上,不住的歎氣,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倜儻。

拓跋鮮卑曆729年,西魏帝國永明六年夏五月二十日,西魏文顯王拓跋六修命雍王爺拓跋遐思率領臨時從內地調來的大軍十萬馳援懷朔,而在雁門關,已經與右賢王部隊會合的左賢王伏明敦,再仔細的審視了諸如天時,地利,部隊,糧草等一係列行軍因素之後,下令全軍放棄雁門關,撤至雲中城。

十天之後,柔然使者和西魏鄭王爺拓跋猗盧等人在雁門關舉行談判,在談判中,柔然人同意罷兵,但是要割讓雲中與柔然,作為柔然汗國翰海的南部屏障。拓跋猗盧等人不敢獨斷,飛馬報至帝都。

不日,帝都天裁便下來了,上麵的答複是這樣的:“可以賜之,然斷不可稱之割讓,以存我天朝皇威!”

拓跋鮮卑曆729年,西魏帝國永明六年夏六月五日,堂堂的西魏帝國很慷概的把雲中“賜”給了柔然汗國,從而終止了這場將近持續了三個月的浩劫。而史官們則往往將這次的戰役稱之為“永嘉禍亂之始”。也有因為西魏帝國傷亡過大而稱之為“永明之殤”。

同月,駐守在大食國邊境要塞於闐的十五萬軍隊,在元帥阿普杜拉的率領下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軍事演習,旋即撤軍。

拓跋鮮卑曆729年,西魏帝國永明六年夏六月,西魏文顯王拓跋六修在群臣的建議下為此次柔然之戰的陣亡將士於帝都日壇行國葬。追封冠軍侯拓跋嗣為忠義伯,入先賢祠,追封蕩寇將軍龍越為忠勇伯,入先賢祠,追封武川鎮鎮將顧憲之為忠立侯,入先賢祠。其餘許可新、林之希等人亦多有追封。

另,拓跋六修在光祿卿杜元一的建議下於日壇祭日台北為此次戰役中所有的陣亡將士立紀念碑一座,碑高五丈,闊二丈。碑陰上刻全體陣亡將士名單,陽麵由鄭王爺拓跋猗盧特書“浩氣長存”四字,魏體直書,筆力蒼遒!

由於忠義伯拓跋嗣一家倆人殉於國難,其子拓跋林又獨敗柔然左軍,殺敵有功,並曾於亂軍中救出中央軍飛熊衛殘部。為彰其英勇,特賜名為燾,升任西魏帝都羽林軍都統,陳寧副之。

同月,西魏文顯王拓跋六修改年號“永明”為“永嘉”,以慰死者,大赦天下。

注:燾(燾):覆蓋。通“幬”〖cover〗 邁仁樹德,覆燾無疆。——諸葛亮《請宣大行皇帝遺詔表》

又如:覆燾(覆蓋) 引申為庇蔭〖shield〗。如:燾冒(蔭庇);燾育(燾養。覆育。指天地化育滋養萬物)

第二卷 帝都風雲 第一章 贏得青樓薄幸名

西魏帝都·繁花巷